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老師有錯 請指教

2010/11/21 06:00

圖/古曉茵

看著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不平等對待,看在家長眼裡,自然捨不得,要溝通也得有方法,否則只會讓孩子的立場更艱困……

圖/古曉茵

〈將心比心〉老師也需要鼓勵

文/吳驊宸(新竹市)

由於爸媽工作非常忙碌,所以弟弟在學校裡的大小事便都由我這個大哥負責。而目前我正在念大學兼安親班老師。

上學期有一天,弟弟就和幾個頑皮的男生把課本附贈的光碟丟向電風扇,光碟片整個炸開,鬧得全班人仰馬翻,他被罰抄了好幾課課文,我也因此被叫到學校跟老師約談。因為年紀相仿,便和老師聊了許多,從老師口中聽得出很深的無奈,他說他不了解為什麼和學生已經磨合好幾個月了,還是無法和平共處。我便分享了我自己的教學經驗。

要和小孩溝通,就要懂小孩的邏輯,其實孩子不討厭嚴格的老師,他們討厭的是不公平的老師!常常有老師不好好處理學生間的衝突,或是直接認定動手、大聲的人就是錯,沒問清楚事情原委。答應學生的事,因為各種因素而失約……等,也許對大人來說有很多不可抗力,但對孩子來說,老師說到就要做到,沒有為什麼。

其實老師跟學生一樣,都需要被鼓勵,到現在我都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站在台上教書時的慌亂緊張感,身為家長的我們,其實可以透過聯絡簿也給老師一些鼓勵!

〈良性互動〉先肯定再提問題 別批判

文/愛子(嘉義市)

小竹的媽媽來電,說級任老師要求學生背「弟子規」,可是「弟子規」很不容易理解,老師又沒有解釋,所以很難背,孩子害怕老師處罰,因此不敢上學。

媽媽上學期向老師反映過事情,結果小竹被老師刁難了整個學期,最近老師才開始稱讚小竹表現不錯,老師好不容易對孩子改變印象,她深怕再反映問題,會重蹈覆轍,豈不是又要讓孩子在學校過得不快樂?因此媽媽打電話到輔導處,希望主任能到教室看看。

輔導主任鼓勵媽媽親自跟老師溝通,畢竟她最清楚孩子的學習狀況。主任告訴媽媽,與老師溝通的時候,先肯定老師加強學生語文能力的用心,也要讓老師知道孩子認真學習的事實,最後試著與老師討論慢慢增加學習份量,這種不涉及批判的正向溝通,比較有建設性,也不會造成不愉快。媽媽覺得輔導主任的建議可行,不會傷人,同意以這種方式和老師互動。

媽媽跟老師溝通過,老師說背不熟弟子規沒關係,班上也只有幾個同學會背而已,媽媽認為老師的態度還不錯,輔導主任稱讚媽媽處理得很好。

〈傾聽孩子〉轉學轉對了 孩子變開朗

文/爆米花(台中市)

有天,兒子對我說:「媽媽,我覺得小六以前,沒有快樂的童年。謝謝幫我轉學,否則,國中我將會是被老師退學的一個。」聽聞此言,讓我百感交集!一方面慶幸,在重要時刻做了「對」的抉擇;一方面感歎,沒有及早同理孩子的情緒困擾。

兒子自小就極有主見、好發問、喜歡辯解、反應敏銳。因此,課業上我從不擔心;但在與師長的互動上卻讓我一再挫敗。自上學以來,他總是問:「為什麼我舉手老師總是不叫我?」、「為什麼老師總是不聽我解釋?」、「為什麼犯同樣的錯,我的處罰總是比較重?」……。

面對他一連串的不平,我總是開導他,溝通很重要的是態度……。直到小五時,看到他的一篇作文,道盡了他在學校多麼不快樂、孤單與不平。我萬分的心疼與不捨,當下,決定幫孩子轉換一個環境。期盼在一個多元學習,充滿關懷的新環境裡,讓孩子重拾一顆柔軟的心。

現在,孩子己升上國二,朋友說他變開朗了、心變柔軟了。相信在諸多良師的教導下,孩子一定可以多元又快樂的學習。

〈聲東擊西〉軟性訴求 老師不打混

文/Iris(高雄市)

念小學開始,由於我母親認定這時期是影響孩子人格定型的關鍵期,所以她平時就很積極地與我的老師們交流。

在我升上五年級,我跟母親講說導師很奇怪,常常別班都在上課時,她卻叫我們拿抹布擦地、擦走廊,然後課都沒上到,讓我們很多題目都看不懂。母親聽了這件事也不動氣,只是幾天後,她帶了我們自家產的水果去拜訪老師,後來我才知道她是怎麼對老師「出招」的。

母親說她先是感謝老師花費許多心思跟時間教育我們,然後才委婉地說我的功課似乎有退步,一些考試題目都解不出來,但由於我們家是務農,沒有多餘的錢讓我補習跟上進度,所以希望老師能再費一些心思在我身上,不要放棄我這個想讀書的孩子。

後來,我們導師大概也聽出母親意思,之後她再也沒在課堂打混,而我們班的成績也終於不再一直墊底了。

〈發揮智慧〉直接溝通 把話說清楚

文/合合(台北市)

「老師,我是**的母親,**在學校是不是很不乖?」

「不會!不會!他很乖!」老師解釋著。

「既然很乖,為什麼他的操行是丙下?」

「喔!我是按照學業成績排的,還有學生排到己以下……」

母親以前也當過老師,她沒有動怒,和緩的跟老師說:「既然他在學校很乖,我就放心了,只是,操行成績按照學業成績排不妥吧?或許很多家長跟我一樣看到孩子那麼差的操行成績會很擔心的。」

老師像受到一頭棒喝,很誠懇的跟母親道歉,並當場應允以後會改進。也的確,從此哥哥的操行寫的都是「甲」。

兒子則是在托兒所時,有一回回家幫他洗澡,發現有很明顯的指甲壓痕,他說是老師弄的。當下決定「一定得去找老師理論」。

沒想到老師並不覺得自己有錯,認為是孩子午睡不睡,影響了別人才動手的,勉為其難答應「以後不會了!」

老師不是萬能,一個人面對那麼多學生,有些思維、做法難免不夠理想,當「老師有錯」,而自己孩子正好成了受害者時,家長該不該出面?出面時要如何出手?那就得靠家長的智慧了,只是,「直接溝通」不失為理智的方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