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潮去

2011/01/09 06:00

◎蔡昀臻

「林口路段出現濃霧,請小心行車。」多年來,她的名字偶爾出現在交通路況報導,或氣象預測裡。

更多時候,她像一枚潮鏽的銅板,順著腳尖往前扭滾,搖搖擺擺,滾進伸手不見指頭的前方。我三兩碎步追逐銅板,卻總是跟著跌進去,墜入記憶的迷霧深林……

還記得,當年赴外地念書,每逢週末,在山腳轉搭三重客運返家,綠白車身哐啷哐啷使勁爬上台地,一路駛進縹緲雲霧裡。這時鏡頭緩緩推移,掃過暈濕模糊的樓房與街道,而我是甫從派對中變身歸來的南瓜車公主,靜靜地巡視自己的出生地:一座長年霧色湮鬱的小鎮。

那時,還住在離老街稍遠的舊厝,下車後,得走上一段路。沿途會先經過如大型花椰菜整齊排列的茶樹,然後是座廢棄的「磚仔窯」,菅芒叢生的曠地上,矗立著黑黝屋頂的大型燒窯廠,一根根高瘦煙囪早已啞了。

再遠處,是蜿蜒的觀音山。關於山的命名,說法紛紜,但我們只認一個:因為自小鎮方位望去,那山勢就是一尊觀音臥像。小學時下了課,與同伴排路隊晃蕩回家,百無聊賴,總是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舉起小指頭指認觀世音菩薩的眉骨、眼窩、鼻梁,順筆往下,是起伏圓潤的女體曲線。

我們還因此有座竹林山寺,供奉十八手觀世音菩薩。農曆春節,雨霧冷冽,廟邊的幾株櫻花還很矜持,母親挽著我們到菩薩眼下,祈求來年平安。末了,母親不忘添幾許香油錢,點一盞光明燈,虔心提醒菩薩莫忘如山一般,繼續圈抱霧裡的子民。

冬末初春時節,海霧常來,晨時尤其籠得早。上國中,改踩腳踏車抄小徑上學,穿著靛青夾克制服的我們,是一隻隻藍色小精靈,穿梭在蓊鬱的相思林、苦楝與白千層間,讓薄霧把我們也蘸得濕濕潤潤,髮上、眉上棲著晶亮的星子,霧水並且同雪一般無聲無息落在眼睫上,一眨眼,淚就滑下來了。

臨海,強風,多霧,我們因此從小浸養出一副與潮冷氣候對抗的體質;早早習慣家裡的小花磁磚時不時就流汗;初夏午后,一見天空陰鬱,隱隱有土氣,便知道趕緊收拾竿上的裳裙。我們在霧裡誕生,在白茫茫中認識世界,以為會如此心甘命抵地過完一輩子。

然而後來,小鎮茶樹一朵朵消失;再幾年,一車又一車的垃圾與赭土運來,嘩啦啦傾倒在磚仔窯,把拱形窯口都堵滿了;更後來,土地重劃,怪手剷平一切,我們有時還得以觀音山為標,才能指出舊厝與鄰邊土地公廟的約略位置。

原來的相思樹林,蓋起了一幢幢名字異常美麗的建物,夜裡無數燈火亮起。新來者屢屢談及她的濕冷多霧,微微皺眉。但其實,只有我們知道:早就不會了。樹倒了,人多了,瀰霧也就漸漸散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