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台灣第一書坊

2005/12/12 06:00

編輯室報告:

理想的書店該是什麼樣子?每個人都有一種自己的說法。我們邀請三位風格殊異的台灣作家:莊永明、盧郁佳、韓良露,讓他們的夢幻書店在〈自由副刊〉開幕,今起三天,我們一起來漫遊書人異想世界。

書店老闆◎莊永明 書店裝潢◎陳昭儀

〈踏話頭〉

有人以「作家」相稱,自覺並不適格,正當的說法是「拿筆做工的人」;退出職場,將近十年,過著「走投無路」(台語「投路」是職業之意,此語做「無業遊民」解)的生活,突然接到開書店的訊息,自己卻有何德何能去做此「投資」的感覺。不過既然是開一家「夢幻書店」,不必張羅資金,不需尋找店面,不用搬書上架,不要收款結帳,何樂不為?因此異想天開,構思「台灣第一書坊」;當然如果美夢成真的一天,我想也必經營不久,畢竟我僅是一個書的「生產者」(撰述、策畫出版),充其量不過是一位書的「消費者」(買書成習),對於行銷、營運,我真的不懂。想像中這書店應該以本土書籍、雜誌及周邊產品為主,書櫃區塊設計,當然會依坊間分類做參考,以免給人有標新立異之感,不過有幾個區塊是我所想實踐的夢想,致於是否癡人說夢話,可供公評。「自覺年代書櫃」是「台灣第一書坊」特色,取下櫃上專書,對快速走進時光隧道,對「斷代史」即能掌握,「自覺年代」書櫃,即是選書的代表。如果有人認為這家書坊還有可行之處,歡迎「抄襲」,投資開店,畢竟成功不必在我!

〈台灣第一書坊.書店宣言〉

這是一家「台灣第一」書店,名曰:「台灣第一書坊」;它的出現並不是因為如時下的觀點認為「台灣學」已從以往的專利時代「險學」,跨越到今日民主時代的「顯學」,因而需要更多的台灣研究書刊販售。台灣叢書,盈櫃滿窗,似乎幾天之內就有推陳出新的作品出現,然而這些新書的銷售,大不如前;「險學時代」,史料被遮遮掩掩,難見天日,一有「出土」之作,大家爭相觀閱,甚而不惜競告親友搶購;一年之內,數版數刷,讓作家辛苦沒有白費,讓出版商努力得有回報,雖然習慣以「混淆視聽,挑撥政府與人民感情」做為理由,沒收這些「違禁品」的政府新聞單位跺腳,悔恨沒有在印刷廠就趕盡殺絕,卻讓其洛陽紙貴出現報攤上流竄。「顯學年代」的今天,大家似乎好奇心已經不見了,新書上架,乏人問津,這對可以自由創作的台灣文史老兵或新秀,面對自己耕耘有時才得付梓的著作,如此遭遇,大感不解,更枉論對版稅收入的期待了。台灣書刊銷售,今不如昔,是不爭的事實;有人說是因為量多了,打散了讀者的購買欲和購買力,但是事實並全然如此,君不見,今日大學的社團大都沒有了「台灣社團」,政論雜誌的空間也愈來愈小了。「台灣第一書坊」的目的在振弊興衰,讓台灣出版品和「台灣意識」一起成長。

書店內部陳設:

「自覺年代」書櫃區:「自覺年代書櫃」,懸有台灣第一個政黨―― 台灣民眾黨旗,從書櫃取書時,即可瞻仰這面在1920年飄揚四年,代表著台灣人及專制、反獨裁的愛鄉愛土情操。

一、《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全誌六冊,係日治時代警務局編。本書原為供警察、公務人員執行任務參考用書,列極機密文件;有「複刊本」及多種翻譯本。二、《台灣民族運動史》,初版於1971年付梓;著作者列有:蔡培火、林柏壽、陳逢源、吳三連、葉榮鐘。實際主筆者為葉榮鐘,本書重要資料沿用前書,但著作者皆曾參與「自覺年代」的非武裝抗日民族社會運動,可以彌補前書的官方立場的頗偏。三、《台灣共產主義運動史》,簡炯仁著;《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史》盧修一著。這兩本書都是學術論文,可以補強非武裝抗日史農、工運動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從歷史的探究得知「台共」非中共。四、《台灣的先知先覺者──蔣渭水先生》,黃煌雄著。林衡哲將蔣渭水和孫中山(中國)、甘地(印度)、黎剎(菲律賓)並稱為「亞洲四大革命家」,不無道理。蔣渭水的「全集」,尚未整理完全,其「全傳」,而今闕如,在尚未有一本「有血有肉」的蔣渭水傳記,以書稍可「解渴」。當然「自覺的年代」的先覺者傳記,仍待有心人士撰敘,筆者近改寫《行醫興學的自由人──韓石泉傳》,希望會是拋磚引玉的作品。五、《自覺的年代──台灣民眾黨紀念特展》、《漫漫牛車路──簡吉興台灣農民組合運動》。這兩本雖都是百頁非賣品的專刊,但蒐集歷史圖片的豐富,前所未有,「讀其文,不知其圖可乎?」影像歷史逐漸受重視的今日,特以推薦。他如:《台灣》、《台灣青年》、《台灣民報》、《台灣新民報》的複刊本,不能遺漏;致於台灣議會期成運動、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等等歷史事件,都有研究專書,不再一一列舉。

夢幻書單區

「夢幻書單」,無書無櫃,但構思題在牆上,徵求有能力兌現夢幻的人士,也希望眾人再提出一些此類的「無字天書」,讓台灣的出版書有無限的發揮空間。

一、《台灣新史》。台灣史的著作,已有好幾種版本,之所以會有「新史」的夢幻構思,因為它不同於謬誤不少的連雅堂《台灣通史》,和大型磚頭書史明的《台彎四百年史》,更不是國府版的《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更非中共版的《台灣地方史》;《台灣新史》是三部各十二至十五萬言的著作,書名雖同,但封面刷色有別,其一由獨派意識撰述,一由統派意識撰述,另一則由無顏色,亦即無「成見」的中間人士著作,不同詮釋的三部《台灣新史》,同一厚度,各自表述,至於作者為誰?可由「公投」決定。讀者必須三本一起購買,絕不分售,至於信服哪一本為「信史」,就看讀者自己的「解讀」了。二、《台灣歌謠傳》。本書絕非「歌仔冊」也絕非坊間一些「人云亦云」的歌謠著作。歌謠除了唱、聽之外,「讀」、「看」也不可或缺,正確的背景故事,十分重要,本書的特色是每一首歌有詞譜、還有圖、文,從歷史解說,讓我們不僅能了解創作者的心情故事外,更可從所附圖片中重溫「舊夢」,譬如七十年前的懷春少女唱〈望春風〉年代的衣著、生活的老照片呈現書中,從歌曲中更容易了解今日老祖母的歲月痕跡;可能的話,作詞、作曲者的手也蒐集於內,這些歷史文件將可供這本歌謠傳,也是生活史、社會史。三、「重溫新聞,鑑往知來」。這不是一本書,而是一部「自動新聞販售機」,不過和坊間所賣當天日報不同,而是購舊日的新聞。這部機器,尚待開發,舊的報紙復刻不是問題,憑今日電腦科技的發達,有此販售機應該指日可待,相信書局有此設備,必然商機無限。試想只要投下十圓硬幣,按幾個機鍵,想知哪一天的報紙,即可取得。譬如有人想知道他出生當天的國內外大事,則從此設備,輕易獲知;「歷史上的今日」,很快地呈現眼前,花最低代價,取得歷史文獻帶回家當紀念品,何樂不為?四、台灣地圖復刻:從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地圖到日治、國府時代均列復刻範圍,除了掛圖外還有拼圖、文具用品圖象等設計產品。

常設書櫃區

本書櫃題目:「常設」,一來希望櫃上的書籍不做暢銷書之想,而能長銷,永不下架,二來也可允做「台灣第一書坊」的招牌書。

有一句台諺:「開飯店,不驚人大食。」開書店當然要推銷自己的作品;我的個人著作及所策畫的書系,已超過五十本,「台灣第一書坊」當然要有專區陳列「台灣第一」作者的出版品;解嚴之前出版的《台灣第一》,當年付梓此書,書名就是一個敏感的詞彙,而今此書已列入「消失書單」,所以不列在此,其他的「長銷書」,可以一提的,臚列於後,「賣茶講茶芳,賣花講花紅」,如有自誇之處,我接受指責之聲:一、《台北老街》這本二十幾年出版的書,今日讀起來,真有「隔世之感」,北門前的鐵路平交道還在,中華商場那「忠、孝、仁、愛」棟三層「合法」違章建築還偎靠在縱貫鐵路旁,無人能預知捷運會出現在台北市,如此「落伍」的出版品,還未被下架,證實還是「台北學」的參考書。二、《台灣紀事──台灣歷史上的今天》。研究「台灣學」還在飢渴年代,上、下二冊的此書是在「翻歷史殘頁,喚民族尊嚴」下撰述,有些人將之做為台灣文史入門書。

■莊永明,三年級頭段班,台北市大稻埕人。做了26年的上班族,早六晚六,奉行不遲到,不早退、不請假的「三不主義」,且貫徹始終;對於這段「長工」生涯,有喜有怨。退休後,以煮字療飢著作和逞口舌之能(演講)討口飯吃,「散工」生活,還算寫意。為傳承台灣文化,盡心盡力,奉獻已能,「義工」日子,無怨無悔。稍有不平之處乃常被人「央三託四」,得之即棄,做了不少「憨工」。個人的生活品味要求很高,但入不敷出,全家生活品質極低,但甘之如飴。著作雖無等身,但與肩並齊,因有「常設櫃」介紹,不再詳述。

■陳昭儀,大學畢業後從事室內設計八年,喜歡乾淨漂亮的空間,就算是無殼蝸牛也要做一個舒服的放鬆蝸牛。1999年開始胡亂塗鴉和畫畫,同時將自己的塗鴉縫成布娃娃。希望每個手工縫紉的布娃娃都有人真心喜愛它。平時喜歡將廢棄的材料做成怪娃娃,看電影不再吃爆米花,最高興和好久不見的朋友哈拉,吃辣鴨血吃到嘴麻,去山上看雲看到忘了回家。生平無大志向,含辛茹苦把剛領養的貓咪扶養長大而已。三、《台灣鳥瞰圖》。這本1930年代的台灣地誌,係日治時代的鳥瞰圖,「躺」著的地圖山川水系顯眼明晰,好山好水,令人激賞「美麗島」的形象,也可將其視為「美術書」。四、《台灣世紀回味》。此套書共有《時代光影》、《生活長巷》、《文化流轉》三冊,為留存二十世紀台灣的「光」與「影」,收蒐不少珍貴影像資料,配合文字敘述,細細品味,讓人興思古幽情,收藏此套書,必有上個世紀不「留白」的充實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