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騎單車深入泰北天堂─清萊登山單車賽

2011/04/27 06:00

清萊登山單車賽年年資助金三角的少數民族,首日起點也設在一處阿卡族學校。

撰文˙攝影/朱家瑩

參加今年清萊登山單車賽的台灣選手出發時的合影。

去過泰北多次,但每一次走的多是傳統的觀光旅遊路線,就算風景再美,總覺得與當地的居民有點距離。今年2月,應邀參加一項清萊登山單車賽,這才終於有機會深入泰北山區,一探真正的泰北風情。

清萊登山單車賽閉幕典禮上,選手和阿卡族小朋友一起放天燈祈福。

◎蘭納王朝舊都 神秘清萊教人嚮往

已經連續12年在泰北舉辦的清萊登山單車賽,每年都吸引眾多外國選手參加。

位於清邁東北方200公里的清萊,是13世紀泰北蘭納王朝的舊都,這裡因為地處金三角的中心,距離泰、緬、寮3國的交界處不遠,自古以來就是多種民族雜處的區域,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加上傳說中的毒品交易,讓這個偏遠的小城蒙上一層神祕色彩。由泰國觀光局贊助的「清萊登山單車國際賽」就選在這樣的神祕山川中舉辦。

泰北山區的2月,正是一年中最舒服乾爽的季節,在微涼的晨風中,100多名來自日本、台灣及泰國全國各地的登山單車愛好者,用充滿好奇心的雙腳踩著單車出發。

第1天的賽程,挑戰的範圍主要集中在清萊市郊西南部的田野及山區,主辦單位分別為進階級、休閒級的單車同好設計了難易不同的路線,所有的路線最後會在寇克河(Mae Kok)的上游的阿卡族小村莊會合,然後連人帶車騎大象渡河,再從渡口乘小船回到清萊。連人帶車騎大象過河,過程相當驚險刺激。這是第一天賽程的高潮,但沒想到渡河之後,阿卡族村莊的小朋友更讓整個賽程留下最難忘的回憶。

寇克河發源於清萊西邊泰、緬邊界的山區,它從緬甸的撣邦一路向東,流經清萊後再往北注入湄公河,是泰北相當重要的一條河流,河的沿岸,住著阿卡族、拉胡族、傈僳族和克倫族等少數民族。第一天賽程終點,就選在寇克河岸的阿卡族村莊。

◎單車賽捐款助學 車友與阿卡族相見歡

原來長久以來住在山區的阿卡族,因為沒有機會受泰文教育,年輕人都只能在山裡種田,或是下山到清萊出賣勞力,根本沒有能力在泰國社會立足。所以近年來,有些國際的慈善團體結合當地人,在清萊附近設立了幾座阿卡族寄宿學校,讓這些來自山區的小朋友可以有機會學習泰文和英文。

清萊登山單車賽從11年前開辦以來,每年都會從外國參加者的報名費中提撥一部分,捐給這些學校,有些每年都來參賽的外國選手也會從自己家鄉帶一些不用的文具、玩具和舊衣服來送給小朋友,因此,阿卡族的小朋友看到單車選手的到來特別開心。藉由這個機會,參賽的選手也和在學校中寄宿的阿卡族小朋友有更多的接觸和互動。不少車友在辛苦奮戰了數十公里後,看到小朋友天真無邪的笑容,身上的疲憊全消。

第2天登山單車賽再訪寇克河的北岸,深入山區小徑,探訪少數民族居住的偏遠村莊。中午休息站設在一處風光明媚的瀑布旁,鄰近的拉胡族小朋友看到單車一部部呼嘯而過,趕緊回家騎上阿公的腳踏車,也在崎嶇山路上飆了起來,讓許多路過的車友不覺莞爾。

拉胡族和阿卡族都是泰北少數裡面有名的巧手,單車所經的小村莊,有些阿嬤們拿出自己做的手環、織品、銀飾等,向車友們兜售,價格竟然只有清萊夜市的二分之一!不少車友趁機採購,也為這趟難得的旅程帶回不少紀念品。

心動不如行動 清萊登山單車國際賽

今年已經舉辦第12屆的清萊登山單車國際賽,是一項結合單車運動和觀光的比賽,2天比賽的總里程大約123公里,分國際組、運動組和休閒組3條路線,難易都有,所以不管是進階或是初學的單車同好,都可以在比賽中找到自己的樂趣,享受泰北的自然風光。

今年第2次參加的台灣自行車旅遊協會的理事長姜俊瑋,這次帶了10位單車同好前去參賽,他說,這項比賽有著台灣沒有的off-road騎乘環境,可以讓喜歡探險的車友體驗完全不同的路況,而且整個比賽充滿人情味,讓人想要一來再來。他建議沒有off-road騎乘經驗的同好可以先從休閒組開始,慢慢再進階到運動組和國際組。就算不常騎單車的朋友,也可以參加休閒組,用騎單車的方式慢遊泰北山區,絕對會有不同的感受。

清萊登山單車賽固定於每年2月在清萊舉辦,明年的舉辦日期尚未確定,可於接近一點的時候向台灣自行車旅遊協會或自行車騎士協會洽詢,也可以留意主辦單位網站的訊息。網址:http://www.r1japan.net/mtb/

順遊佛寺 訪蘭納王國遺跡

西元1262年,被視為蘭納王國開創者的曼格萊王(King Mangrai),在湄公河的支流寇克河和3座小山之間找到了一處險要之地,他將它命名為清萊。曼格萊王從這裡崛起,這裡也以他為名,將近800年後,這個城市裡仍到處看得到蘭納王國的遺跡,尤其是一座座令人驚艷的佛寺,更充分地反映出蘭納文化的光輝。

【菩辛寺】

講到菩辛寺(Wat Phra Singh),一般比較為大家所熟知的是清邁的菩辛寺,很少人知道清萊也有一座菩辛寺,而且歷史同樣悠久,佛寺的雕刻則更為精美,尤其門口的一對充滿蘭納風格的獅子,讓它比清邁的菩辛寺更名副其實(泰語裡的Singha即是獅子)。

菩辛寺名的由來,當然是源於它寺裡供奉的「菩辛」佛像(Phra Buddha Sing),相傳這尊佛像源出斯里蘭卡,後來輾轉被送到泰國北部,在它流傳的過程中曾經於清萊的菩辛寺短暫停留,最後被送到清邁的菩辛寺,成為鎮寺之寶。目前清萊寺中所供奉的這尊是仿製品。

雖然是仿製品,但清萊菩辛寺的這座大金佛法相莊嚴,臉形豐潤,雙耳垂長,右手持觸地印,髮冠呈火焰狀,被視為蘭納佛像的代表。菩辛寺除了這尊充滿蘭納特色的佛像之外,寺中還有不少精彩的壁畫及木雕,令人目不暇給。

【玉佛寺】

清萊自古即是泰、緬、寮各族的必爭之地,也是各族往來的交通孔道,當然在文物流傳上也常常佔有一席之地。目前供奉在曼谷玉佛寺,有如泰國國寶的玉佛,與清萊就有一段令人津津樂道的奇緣。

傳說中玉佛是佛祖賜予世人的禮物,也是南傳佛教的重寶,自從西元前3世紀在印度出現以來,一直是東南亞佛教國家爭相奉迎的寶物,2,000多年來,它的流浪旅程隨著各國王權的起落,一路從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到柬埔寨,最後輾轉抵達泰國。

在玉佛輾轉流傳的過程中,曾經於14世紀末短暫失蹤,1434年一道閃電打中了清萊竹林寺的佛塔,從佛塔中露出了玉佛,這才又讓失傳的稀世之珍再度出現於人世。也因此,竹林寺從此改名為玉佛寺(Wat Phra Kaew)。目前寺中供奉的玉佛雖然也是仿製品,但絲毫無損於人們對它的信仰,畢竟這裡曾經是玉佛藏身之處,有如神蹟的一段傳奇,讓它成為觀光客的最愛,至今仍香火不絕。

旅遊資訊

◆航班:目前從台北往清萊並無直飛班機,可搭華航經清邁轉機,或搭泰航、華航、長榮等航班到曼谷轉機。

◆簽證:可於台北申請30天有效的單次入境觀光簽證,或於曼谷機場辦理落地簽證,簽證費用1,000泰銖。

◆時差:比台灣晚1小時。

◆匯率:新台幣1元約換1.04泰銖。

◆相關資訊洽詢:

泰國觀光局網址:http://www.tattpe.org.tw/Main/Main.aspx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