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幸福家庭〉多說愛 家庭氣氛好

2011/05/04 06:00

圖/達姆

家人之間既是互相關愛疼惜,那麼就把這種感覺好好說出來吧!要努力練習喔!……

圖/達姆

〈家長看過來〉把愛說出來 親子沒代溝

文/通慧

數年前外子愛上榴槤,某日全家旅遊返家途中,看到路旁水果攤正巧有賣,我說,買一個回家吃吧!他猶疑了片刻,停下車去買,隔著窗卻見他空手而回,「為什麼不買呢?爸爸。」孩子問。「好貴呀!一個800元,何況你們和媽媽都怕那種味道。」孩子接著說:「爸爸愛吃沒關係啦,買啦買啦!」我也投以鼓勵、肯定的眼神與微笑,於是他再度下車,決心買了。

回到車上時我說:「我們的爸爸不吃喝嫖賭,生活好嚴謹、好規律,省下許多娛樂應酬費,一個月可以吃好幾個呢,對不對?」孩子說:「對嘛,爸爸幹嘛那麼省?」幾天後吃完了,孩子們又催爸爸多買一些,讓他真是欣慰極了。

朋友們都以為我得天獨厚,生了兩個善解人意、得體的孩子,我想,與其說是「生」出來的,不如說是「教」出來的,長時以來,我以行為示範,並引導他們依樣學習。

譬如,每當外子在房間休息,我便告知孩子們:「爸爸在休息,我們輕聲細語,不要吵爸爸好嗎?」等外子醒來,再教孩子對爸爸說:「爸爸剛剛睡覺時,我們都很小聲,怕吵醒爸爸。」又,有時我觀賞電視節目,忘了孩子正在旁邊的書房做功課,或許音量太大,發現時我趕緊關小,並對孩子說:「剛剛媽媽吵到你們了吧?」諸如此類,體恤的心意不只做給孩子看,還要說出來讓孩子了解,當然也鼓勵他們照著實行。

不只說出來,還要立即表白,效果更佳,譬如某次孩子代我接了電話,事後對方稱許孩子禮節周到,我立刻對女兒說:「剛剛阿姨讚美妳很會接電話、很有禮貌,媽媽好高興!」把孩子讓我歡喜的心情,馬上開心地說出來。

此外,當我們心疼或擔憂孩子之際,最好也能直接表達,可惜許多父母說出來的是「轉彎式」的言語,平白讓愛的效果打了很大折扣。譬如某日好友的孩子出了車禍躺在醫院,一路心急如焚地趕到醫院,見到孩子幸而只是擦傷並無大礙之後,終於放下久懸的心,接續的言語原應是:「幸好你沒事,你不知道爸媽沿途趕來,真是擔心極了,萬一你有個不幸,我們該怎麼辦?」這不是父母內心真正的感受嗎?可惜好友不直接表白,卻「經過轉彎」說:「叫你別騎快車就是不聽,出事了吧!再騎呀,我看不撞死你是不甘心啦!」這番話聽在孩子心裡,他想成:「原來媽媽那麼希望我撞死,平時還口口聲聲說疼我愛我,算了吧!」親子之間的鴻溝更形深廣,好友夫妻懊悔不已。

家人之間既是互相關愛疼惜,那麼就把這種感覺好好說出來吧!要努力練習喔!

〈孩子看過來〉 多拍馬屁父母真歡喜

文/既伶

從小我就是會跟父母撒嬌,而被兄弟姐妹說「裝乖」的那種小孩。

如果一個簡單的表情、舉動、話語,就能做出讓我愛的人開心的事,為什麼不呢?

哪怕在彆扭的青少年時期,一旦父母到學校來,我也往往興高采烈地衝上去挽著他們,理直氣壯地當一個「馬屁精」。畢竟天底下最值得拋棄所謂「顏面」這種東西的對象,對我來說,毫無疑問地就是父母。

對父母的甜言蜜語,從「你好帥(美)」、「你好厲害」,到「小姐(先生)能不能坐你旁邊,能坐你旁邊真是幸福啊。」每當見到父母掩不住的笑意,我也打從心底開心起來。

身為「巴結大隊隊長」的我,唯一被難到過的一句話,是最基本的三個字——跟他們說「我愛你」。畢竟被保守文化箝制了這麼多年,開玩笑方式的討好還不算難,坦言真實的愛意卻不容易。一開始時話總在舌頭繞好幾圈,怎麼說都彆扭。

直到有回高中導師問班上同學,有沒有跟父母說過「我愛你」。多數同學都尷尬沉默,只見某一名男同學很理直氣壯地說他有,他常常都讚美他的母親,跟她說「他愛她」。這件事讓我莫名介意,忐忑不安地益發努力嘗試,然後在感覺到父母靦腆中的喜悅情緒,慢慢地將此視為必須。

而對感情表達內斂的父母,在我多年來不停地洗腦下,也會在我索討時笑言道:「我也愛你。」

對父母的愛身體力行當然很好,然而我相信擁有讚美跟愛語,快樂只會多不會少。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