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沖繩的戰爭記憶 (下)

2011/06/28 06:00

◎李有成

走出姬百合和平紀念資料館,陽光甚烈。司機載我們到鄰近的沖繩縣和平祈念資料館,資料館外就是和平公園。此處為摩文仁之丘,原為沖繩之役的最後戰場。面向太平洋有一塊大石碑,上書「和平之石礎」,分別以中、日、韓、英四種文字銘刻。公園與太平洋之間有一廣場,中間有一水池,池中有一圓錐,水中有一亞太地圖。公園為眾多巨型深灰色石碑所據,並排屹立,上刻沖繩之戰三個月間死亡的軍民名字,密密麻麻,難以計數。除美、日軍人之外,還有沖繩民眾,亡者中並有台灣人、韓國人、英國人等。據日本思想史家子安宣邦在《國家與祭祀》一書的〈後記〉所載,死者共二十三萬九千零九十二位,包括美國人一萬四千零八位,韓國人三百四十一位、英國人八十二位、北朝鮮人八十二位、台灣人二十八位(據二○○四年六月二十三日止的資料,與舊海軍司令部戰壕說明所載者略多)。有少數民眾至碑前獻花悼念,似為亡者的後人。子安宣邦在《國家與祭祀》的〈後記〉中對此有這樣的描述:「在摩文仁的和平之碑前面,遺屬們觸摸著刻在上面的死者的名字,供奉著香火、花束。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被轟炸、破壞使地形都發生改變的沖繩之戰中,犧牲者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連死亡地點也不知道,遺骨也不知去向。僅有鐫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成為表示與死者之聯繫的神經紐帶。」碑石之多,亡者之眾,可以想見沖繩戰之慘烈戰況。來園者另有不少由師長帶隊的中小學生。我心中默禱:願下一代不要再有戰事,人類能永享和平。資料館占地甚大,館內也分成各陳列室,展出沖繩之戰的經過與結局。展出內容頗有反戰與反美軍基地的意味。有一份〈設立沖繩和平祈念資料館的理念〉的文字,抄錄如下:

一九四五年三月末,歷史罕見的激烈戰火在沖繩諸島蔓延開來。持續了九十天的沖繩戰有如鐵風暴雨般席捲了沖繩諸島。這場戰火不僅毀了諸島,幾乎所有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慘遭破壞,甚至剝奪了二十多萬寶貴的生命。沖繩戰是日本國內唯一的縣民總動員的陸地戰,也是亞洲太平洋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沖繩戰的最大特徵是平民百姓的死亡人數高達十多萬人,遠遠超過了軍人的死亡人數。死者當中,有的被炸彈炸飛了;有的被敵人追得無路可退而自殺;有的因飢餓和瘧疾而倒下;有的是由於本國軍隊的戰敗而犧牲。我們沖繩縣民親身體驗了在超乎想像的極限環境中,戰爭的不合理性及殘酷性。

簡直可以說,正是這場戰爭使沖繩縣民戰後在抵抗美軍軍事支配的重壓的過程中逐漸培養了「沖繩之心」。

所謂「沖繩之心」就是尊重人性的尊嚴,堅決反對一切與戰爭有關的行為,謀求和平,格外珍惜發自善良人類靈魂深處的文化遺產。

我們深切悼念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諸多英靈,並把沖繩之戰的深刻歷史教訓原原本本地傳遞給下一代,向全世界傳播我們的「沖繩之心」。為了給世界的永久和平獻一份力量,我們向沖繩戰的倖存者徵集相關資料,設立了這個沖繩縣和平祈念資料館。

無法做天真幼稚的旅行者

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這一天,我在沖繩所見多與戰爭有關,所到之處都是沖繩的戰爭記憶,我的內心深受衝擊。戰爭顯然沒有贏家,即使戰勝者也是輸家,因此反戰是天經地義,不需要更多理由,任何人都應該阻止戰爭的發生。我以為太平洋戰爭乃明治維新的後果,北島教授甚表同意。明治維新其實是西方現代性的亞洲翻版,在現代化與富國強兵之後,日本於是蠢蠢欲動,向西方帝國學習,把目標瞄向羸弱的鄰國。從這個角度來看,明治維新恐怕不一定值得欽羨,日本學到了西方現代性所滋生的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最後也跟若干西方強權有樣學樣,走上窮兵黷武的道路,為亞洲各國,也為自己帶來悲劇。

回到台北之後,我重讀子安宣邦的〈從沖繩看起〉一文(刊於《讀書》二○○九年一月號)。對於沖繩的問題,子安宣邦的自我反省是這樣的:「學生時代參與反戰活動的我,並非對沖繩的基地問題毫無關心,但並沒有深入地去了解,日本帝國殘忍地在沖繩刻畫了些什麼。身為帝國內部的人民,視線不論是先天還是後天都受到限制,所以很難突破認知的界線。身處於界線內部的人們總會自我滿足。我並不是把這當做藉口,是要拿來警戒自己。無法看到帝國的外部,是因為不承認自己是帝國的內部人民,也就是不承認自己是帝國內部的自閉者。」

大江健三郎在《沖繩札記》中說,沖繩之旅後,他「再也無法做一個天真幼稚的旅行者了」,去過沖繩之後,我深有同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