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關於「文革」的爭議

2011/07/06 06:00

◎王丹

近日,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共方面反覆推敲、寫了又重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在耗時十六年之後終於完成。報導說,這一卷書之所以一改再改,是因為它寫的是1949年到1978年,這二十九年間的中共黨史,由於其中牽涉到最敏感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共犯錯誤最多的時期,所以編寫起來也最困難。

關於「文革」,到底存在什麼爭議,以至於要用十六年來完成呢?

主要是關於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這是「文革」研究的重點,學界歷來是眾說紛紜。

西方最權威的「文革」研究專家,是哈佛大學的羅德里克.麥克法誇爾教授(Roderick MacFarquhar)。在他的三卷本《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中,他認為是兩個因素把中國帶到了「文革」的深淵:一個是共產黨領導高層的原則分歧,一個是毛澤東為維護個人權力進行的鬥爭。換句話說,一個原因是政策性的,集體性的;一個原因是政治性的,個人性的。對此,一些曾經參加過文化大革命的當事人,今天所謂的「新左派」是不能同意的。他們認為毛澤東發動「文革」是為了實現他改造社會的理想。換句話說,是毛澤東的浪漫主義理想性格導致他發動了「文革」。而官方在「文革」結束後,把這場浩劫歸咎於黨內權力過於集中和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因此傾向於從制度的層次去解釋原因。

我認為,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原因並非單一的,而一定是綜合性的結果。在以上的種種論述之外,我們還應當重視的,是做為百年實踐的一個主題目:「革命」在中國建國以後的延續性。在某種程度上毛澤東信奉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是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的主要訴求的延續。這樣的社會氣氛,使得毛澤東的個人權力欲望,可以在革命的外衣下顯得莊嚴肅穆,充滿了吸引力。在這個意義上講,毛澤東個人確實引領了中國走向「文革」,但是他本人,其實也是歷史潮流下製造出的作品。

其次是「文革」的責任歸屬的問題。

中共官方在總結文革的教訓的時候,儘管承認這是「史無前例的浩劫」,但是在追究責任方面,把一切責任都推給所謂「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尤其是「四人幫」。但是我們要知道,四人幫沒有政治實力,也沒有群眾基礎,他們能夠呼風喚雨,完全是倚靠毛澤東的背後支持。這就是江青後來在法庭上說的「我就是主席的一隻狗」。因此,毛澤東一去世,四人幫立刻被捕。不去追究真正的責任者毛澤東,就不是真正的追究。四人幫當然有歷史責任,但是他們只是毛澤東的替罪羊。這就是至今文革仍不能被公開反思的關鍵原因——中共仍然不願意追究毛澤東發動和領導文化大革命的責任。●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