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流逝歲月中的一些印象

2011/07/13 06:00

◎林明德

與柯基良主任的邂逅、相識已有二十五年了。當時,我任教於輔仁大學,他服務於文建會。我受邀擔任文學評審委員,兩人一見如故。他自白曾是位文藝青年,而最能拉近彼此心理距離的是「同年」——1946年出生的。

長期以來,我研究的興趣由文學跨越到民俗,他的行政業務也大概不出這個範疇,因此,在學、官的關係上,多少有些交集,而且多次合作,都能任務圓滿。彼此也多了一些相知。在流逝歲月中,我試著捕捉了一些印象。

1989年,柯主任在文建會二處負責推動文藝,我建議遴選地方的文藝菁英,由中央提供平台,以一週的「高級班」進行密集授課,新詩、散文、小說、戲劇並開,教師學生同營,雙向溝通,以發揮境教效果,沒想到創意的營隊孕育了多位作家與學者,我在2月18日寫的〈相遇〉可為見證:

「點上小紅燭,小心/傳遞/喧鬧是今夜/明日,揮手/千里別//未來歲月,期盼/星兒群聚/任由我細數/無數的亮麗」

2002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正式開園,在台灣是件相當重要的文化工程。透過這個機構,傳統藝術將可得到保存、整合與發揚,於傳藝自有其積極的作用與影響。我個人與傳藝中心的關係,例如:籌備期間擔任諮詢委員;主持皮影戲與布袋戲的保存計畫;建議出版傳藝叢書,累積人文資源;承辦幾屆傳統藝術研討會——澎湖、南瀛、高雄、屏東與南投,有系統地挖掘地方人文資源。開園時,我曾撰寫一幅對聯表示祝賀與期許:「遞嬗民間技能開台灣願景,創新傳統藝術造文化地標。」

更有趣的是,園區有座文昌祠與戲台,新建完成,欠缺門面——匾額楹聯。柯主任邀請黨魁曾永義教授、文幸福與我等人入園參觀,晚餐後,我們被關在羅東一家旅館,隔天早餐時間繳交八幅對聯與一幅匾額,並請書法大家薛平南教授以五體書法呈現,一時傳為美談。

2006年,我兼任彰化師大副校長,柯主任來到霧峰擔任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他為我安排了一場對團員的專題講座,我一時靈感,建議交響樂團與彰化師大合作,在通識中心開設「古典音樂入門」,由樂團首席輪番上陣、戶外教學、觀賞演出並重,為官、學提供合作模式。他欣然同意,並獲得邱坤良主委的支持。這件事令我與彰化師大的師生感念在心。

2010年7月,他得知我將於半年後退休。「你身強力壯,怎麼就要退休了?」他說。我回應:「同年的,我是屆齡吔。任教大學已有四十年的歲月。」「我倒一時忘了。退休後,海闊天空,副校長一身珍貴經驗可要多多幫傳藝中心、統一蘭陽藝文……」他面帶肅穆地說。「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扎根台灣,耕耘三十多年,我們願意釋放田調成果,為傳藝中心提供活力。」我如是回答。

2011年2月1日,我正式退休;7月16日,柯主任也即將退休。「同年」榮退,讓我聯想到老友吳晟〈落葉〉一詩的幾句:「赫然發現,枯枝/是新芽的預告/每一片落葉,輕易鬆手/都是為了讓位給新生。」這是他晚年冥想,揭開的心境,我感同身受,相信柯主任必然找到生命延續的一份歡欣。●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