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大漠生命力─北非突尼西亞

2011/08/22 06:00

造訪吉利特鹽湖,浩瀚土地提供食用鹽。

撰文˙攝影/李啟端

突尼西亞位於非洲最北端,大片沙漠蔚為奇觀。

突尼西亞位在非洲最北端,全國面積16萬4,000平方公里,光是南部的撒哈拉沙漠就佔了2/5。綠洲是沙漠的生命泉源,或者說它是沙漠生存的共同體,沙漠的神祕莫不可測和綠洲的萬般風情,都給了突尼西亞最迷人的吸引力!

村裡孩子表演驢背站立特技。

◎綠洲和沙漠 各有三型態

說起突國的歷史,有如一段漫長的異族統治史,它曾先後被腓尼基、拜占庭、阿拉伯、西班牙、土耳其和法國統治。現在人口中以阿拉伯人為主,另外便是一直住在這裡的原住民:柏柏人,雖然僅佔人口的1/100,且都聚居在馬特馬它(Matmata)高原的山洞裡,但打從西元前2000年起,柏柏人就定居在非洲地中海西岸,突尼西亞便是柏柏人在北非最東的據點。

我們一般說的沙漠,其實包含了3種不同的地質,而突尼西亞恰好就擁有這些不同類型的沙漠:撒哈拉是沙質沙漠、吉利特鹽湖是鹽質沙漠、馬特馬它則是礫(岩)質沙漠。但不管是哪種沙漠,都一樣的荒蕪、貧瘠,只能憑藉沙漠中偶現的綠洲為動植物帶來生機。突尼西亞也有3種不同的綠洲(Oasis):沙漠綠洲、高山綠洲和海邊綠洲。如在進入撒哈拉之前會經過的加柏斯(Gabes),就是一座由地底泉水形成的海邊綠洲,它是突國南部的大港;也是著名的香料市場。不過自從20幾年前此地開始發展工業後,嚴重的空氣汙染已經讓生氣蓬勃的加柏斯黯然失色了!

◎遊杜茲綠洲 騎駱駝逛沙漠

從加柏斯往內陸去將近120公里的半沙漠地帶,當地人稱「沙漠前端」,一路人煙稀少,再也嗅不到海水味兒,這裡有一座很棒的沙漠綠洲叫「可比利」。據說200年前奴隸制度還沒廢除時,原是個販賣奴隸的集中市場,成群的商隊運載著香料、珠寶和地毯到蘇丹交換奴隸,再帶到這裡賣給當地地主。如今這些黑奴的後代仍在此為白人種植椰棗,每年主人會將獲益的20%給他們,此外就不再發任何工資。

接下來是進入撒哈拉前的一個綠洲─杜茲(Douz),因為就在沙漠邊緣,連飯店都極富沙漠色彩,空氣中早已瀰漫著駱駝的氣息。車窗外道路旁,一排排防沙籬,遠遠望去就像一條龍的脊背,原來是當地人為防止沙海的侵襲,便在住家道路周圍種植一排排仙人掌,或用乾椰棗枝在沙丘上編成藩籬,以免房舍道路被無情的沙海淹沒。

杜茲是奴隸時代駱駝商隊進入撒哈拉門戶的一個驛站,如今商隊雖然解散了,駱駝可也沒閒著,因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最喜歡的就是騎駱駝逛沙漠。聰明的駱駝主人便在這裡經營起出租駱駝的生意。駱駝的鈴聲從清晨響到黃昏,遊人的興致也讓撒哈拉不再寂寞的只是受到探險隊的青睞,或旅遊作家、畫家的偏愛。地圖上非洲北部那一大片淡黃色塊,如今就在面前無邊際的擴展,微風輕拂、海水紋身的曲線,在沙海上烙下各種不同的紋路,真是迷人!而這裡的沙又細又滑又柔軟,像極了做糕餅的「糕仔粉」哩!難得有幾小撮椰棗林點綴其間,讓荒蕪的沙漠增添些許生氣。

跟沙漠賽跑 小村落樂天知命

沙漠是會移動的,而且是以每年平均750公尺的速度向北移動,不但位置越來越北,面積也越來越大,如此一來可使用的土地也因沙漠的佔領而縮小了。而且撒哈拉的沙質沙漠移動得很快,居民得比它更快一步遷徙,不然家園就會被滾滾黃沙給整個淹沒。居住在浩瀚沙漠中的人們,除了要阻止無孔不入的黃沙外,還要適應缺水的痛苦和巨幅變動的溫差(夏季最高溫可達50℃、冬季則降到0℃以下)!

有一個四周被沙丘環抱的村落,這裡僅有20戶人家,據說村子的舊址原本在沙丘之外,如今已經被沙掩埋消失了,眼前看到的是新的村子,據推斷這村不久也會從地面消失,但在這天來臨之前,村民仍必須守在這裡,因為這裡有最珍貴的水源。

年輕孩子看到有訪客十分興奮,便站到驢背上表演特技給賓客看,充分展露出他們樂天的特質。

訪吉利特鹽湖 沙漠玫瑰迷人

由杜茲向西北西方向繼續前進,橫渡北非最大的吉利特鹽湖。鹽湖長150公里、寬75公里,相當於1/7個台灣,如此浩瀚的一塊土地卻只有一個功用,那就是提供食用鹽。這片高於海平面20公尺的湖面,是因雅特拉斯山造山運動而隆起,很早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鹽湖的水來自地下,因含有濃厚的鈉成份,在乾旱的烈日下,湖水逐漸蒸發乾涸後便剩下鹽。這一路上除了鹽田外,還可以看到七彩的湖水,這些水並不是吉利特鹽湖原有的湖水,而是雨後的積水,卻因為土壤裡含有鈉、鉀、鈣、氨等礦物質,而呈現出五顏六色的景象。

鹽湖中開闢出的55公里長道路,方便了運鹽,也方便了遊人。路兩旁突然冒出難得一見的「沙漠玫瑰」, 這片死寂的鹽湖也因它而生動起來!賣的人驕傲的說:它可不是一種植物,也不是鹽的結晶物,更不會是石雕……。幾百萬年來,這種外形像極了玫瑰的瓣狀岩,就沉積在撒哈拉沙漠深處的地底下,沒有人居住的地方,每到9~10月天氣轉涼的時候,沙漠人便會冒險深入沙漠尋找、挖掘。一般約需挖6公尺深才能挖到,因此身價不凡。挖出來的沙漠玫瑰有的是單朵、有的是好幾朵連在一起,有的則是一大片幾十朵,花瓣越完整越貴,聽說最高有賣到10美元一朵。但因它是一種屬於砂岩的風化石很容易碎,挖掘時必須特別小心,觀光客攜回當紀念品也是小心翼翼。

高山綠洲吐澤 賞精彩動物秀

走出鹽湖,突尼西亞最美的綠洲吐澤(Tozeur)也到了。據估計,全吐澤至少擁有22萬棵、140種不同品種的椰棗樹。翠綠的椰棗林,加上凹凸設計的磚牆建築,就是典型的吐澤景觀了。在沙漠動物園裡,還有精彩的動物秀娛悅觀光客,主角不是大象、獅子或老虎,而是沙漠裡的蛇、毒蠍子、蜥蜴和愛喝可樂的駱駝,還有一對取名叫「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蜥蜴大跳黏巴達,內容精彩絕倫!

來到吐澤,如果不去遊高山綠洲就等於白來了,遊綠洲的交通工具最適合就是越野吉普車,在乾涸龜裂的鹽湖地上奔馳,途中經過一片被水流切割,而展現出不同年代地質風貌的山谷,景觀的壯麗活像是美國的大峽谷。其中一座叫「雪碧加」的綠洲,整座城市因被豪雨沖毀,如今只剩無頂的半截土牆,從高處看下去簡直像座土造迷宮!另一座綠洲塔馬札,則是被洪水淹沒了的城市,如今也是廢墟一片。舉目望過去背景丘陵連綿,高低起伏,一直延伸到阿爾及利亞。

吐澤最出色的應是建築物的磚牆,磚牆花紋設計拼砌得十分獨特,建築的壁面不用繪畫、不用雕刻,也不以色彩裝飾,完全用素磚的凹凸,排列鑲拼砌成圖案,自成一番風格呢!

<旅遊資訊>

◆航空:台灣無直飛航班只有轉機,歐洲各大都市皆有航班飛突尼斯。

◆簽證:目前台灣尚無辦事處,有說可辦落地簽,但為安全起見最好託旅行社代辦。

◆時差:慢台灣7小時。

◆匯率:錢幣為Dinar(第納爾),可使用美元或歐元,1美元約兌換1.38第納爾。

◆氣候:北部地中海型,南部沙漠型。

◆語言:官方用阿拉伯語;一般說法語。

◆宗教:因是回教國家,星期五下午多半不上班;碰到齋月也會有許多不方便,最好避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