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廢核救家園〉核電廠與乳癌

2011/08/28 06:00

文/劉黎兒

Q:據說有核電廠的地方比較容易罹患乳癌,這是真的嗎?

A:在美國或日本的研究顯示,附近有核電廠存在的居民,罹患乳癌比例比其他地區高出好幾倍,而且所謂的附近是160公里圈內,而不僅是幾公里周邊而已。

美國從1950年至1989年的40年間,白人女性罹患乳癌比率增加兩倍,JAY M.GOULD及BENJAMIN A.GOLDMAN兩位醫生將美國所有距離原子爐160公里地區跟沒有原子爐地區做比較,發現有原子爐地區乳癌率非常高,是其他地區的5倍,從核電發出的低劑量放射線是會致人於死的,這兩位醫生因此寫了「致死的虛構──國家主導的低劑量輻射線的隱蔽」,震撼世界,最近因福島核災發生而再度受到矚目。

全世界乳癌罹患率從1990年減少,但有核電的國家如日本、台灣反而上升;日本女性乳癌死亡率從1950年到2004年之間,增加5倍,也有日本醫生研究認為是日本列島蓋了55座原子爐所致,核電密度遠超過美國,普通市民平時就遭到比美國更濃的輻射污染。

我曾專訪過前東芝核電工程師,他表示,以前世人以為要發生像車諾比事故般核災,才有輻射致癌問題,現在了解核電廠平時放出微量輻射線也有問題,核電廠的煙囪、冷卻用海水裡都含有輻射物質,或員工作業服都用海水洗,以前很單純地認為讓海水來稀釋就好了,後來才知道即使微量的輻射線也會影響健康,更覺得核電不能不全面停機。

台灣在亞洲先進國中,乳癌罹患率及死亡率排名第二,死亡率也是台灣女性第一位,相較於歐美是停經後居多,台灣患者年輕了20歲,台灣人平常被曝於核電廠放出低劑量輻射的濃度又高過日本許多,像台北30公里圈內就有4個原子爐,是否也應追究台灣女性或台北女性罹患乳癌的原因?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