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紙上全球音樂會

2006/01/19 06:00

夢幻中譯本系列1 6

《聲音景觀:在變遷的世界中探索音樂》
(Soundscapes: Exploring Music in a Changing World), Kay Kaufman Shelemayr

◎耿一偉

本書第126頁有一張圖片,那是在哈佛大學舉辦卡拉OK茶會的傳單,主辦單位是波士頓地區的台灣文化協會。這不免讓我們想到,海外的台灣人社團,是如何透過音樂來聯繫他們對這塊土地的情感。即使你到KTV點歌,電腦也已替你分類好四年級老歌、五年級金曲、六年級單曲,音樂強化了我們之間的認同與差異。

作者以民族音樂學的角度探討聲音景觀(Soundscape),試圖闡明音樂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的某個空間中呈現,而其中牽涉的層面,就像點歌本一樣令人眼花撩亂,讓你緊握麥克風後就不想放。

書中檢視了音樂與日常生活(如搖籃曲)、移民(阿拉伯、中國與越南移民)、儀式(如西藏佛教音樂)、舞蹈(如探戈)、記憶(如敘利亞猶太人團體)、認同(如卡拉OK)、政治(如雷鬼樂)、真實世界(如為觀光客演出的夏威夷音樂)等的關係,以實際的田野調查案例,結合大量的圖片資料與網路資源(該書專屬網站有音樂播放與補充資料:www.wwnorton.com/soundscapes),為我們演奏了一場以城市為基調、移民為樂手的全球化音樂會。

自從奈特爾(Bruno Nettle)的《八個城市的音樂文化:傳統與變遷》(Eight Urban Musical Cultures: Traditionand Change)於1978年出版之後,城市裡的音樂活動就開始受到學者們的重視。誠然,在我們的生活裡,音樂實在不只是個人偏好而已,不論是跨年晚會、pub演出、廟會活動或選舉場合,音樂都呈現了我們社會的內心景觀。該是坐下來好好欣賞這片風景的時候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