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指法

2012/02/13 06:00

◎李時雍

一塊一塊瘀印,在母親雙手,像信封摺起後封緘戳印的蠟。

指節浮凸是降半音的鍵,伸過我面前,低沉了半音的您說,痛。

痛,您說,切分久已靜寂屋中,隔著好幾間房,大聲喚我。我忙不迭地停下工作,應聲,趕忙前去接過您手中火柴,為您畫火、點香,端正立於案桌上小爐。

細煙繚繞之中,母親每日每日俯首誦經之姿,猶專注、精神,似女孩識譜練琴;唯指尖腳尖,肌肉與關節,因瘀傷作痛,再難以延展彎曲,微小動作。

日漸難以舉箸、提筆,難以荷重物;像受潮的舊鋼琴,手指輕觸即陷落,鍵身不復彈起,骨節成凹處。

曾經,那一雙擅彈琴的指尖不再有舞。

屋裡靜寂,遂失旋律。

瘀傷蔓延後,舊琴就擱在客廳角落,任微塵覆蓋,蓋上雜物,雜誌、書籍、家庭相本、音樂時鐘、節拍器,像玩具積木堆疊愈高;偶爾當我經過想起,掀琴蓋,敲彈一兩個音,舊物與新物,嗡嗡共鳴。

您我之間。嗡嗡共鳴。

您說,那架琴從您小時四歲彈起,直到我四歲初學琴,大費周章,租貨車搬運北上新家。記憶中,很長一段時間琴室下課後,您牽我,走長長石磚路,影子拖地也長長,穿行夜間公園。途中總會經過一家小小關東煮攤車。暫停下,喝碗熱湯,再回家。

我記得那清湯的味道。記得您的手溫暖像攤車上方霧霧的蒸氣,像丸子,包住我稚嫩小手的餡。

我記得一路上兩人雙手交握如鍵,指腹觸抵時,發出稚氣的半音。

一首新曲子規定回家練五遍。練累了的我說,痛。

大一點也曾賭氣抱怨,拜爾好枯燥、好無聊,不要練習了!猛打呵欠,趁您忙時小憩時,彈輕、彈小聲,含混摸魚過去。

母親一邊為我翻譜,一邊叮嚀:指法很重要。練好指頭微小肌肉,強壯有力量,有一天才能用指尖跳舞。

同一雙手,為我示範一串優美的音階。放在琴上,要像抓著一顆球,您將拳頭塞到我微握掌心之中,暖暖的,像餡。

每天每天,教我用手唱歌、嘴巴跳舞、用鼻子思考、眉毛微笑,我一路緊緊牽緊您,認真練習。

突然有一日您卻說,今天休息。全身不知為何,痛。

突然間,歌聲被封緘,蠟封,寄至遠方;未曾注意之前,手蒙塵,受潮龜裂,布滿皺紋。而我已從拜爾到巴哈,手一張,張八度,從音層橫跨音層。

您才告訴我您的母親也有同樣的手,起時瘀痕細細,像潮濕的琴鍵,爾後逐年泛皺斑駁。

從那天起我接上母親指法彈下去。

提筆、讀書、點香、誦經,在譜上,在琴前,畫過,與您同樣的手勢,輕起、停步、旋轉。

指尖起舞。

然而那瘀印一塊一塊,是否也將在我衰老某時,如沿長記號的眼睛般,凝望向我。那時我會不會對我的孩子低沉著半音說,痛。

指法很重要,您為我翻譜之際,總說;後來附加的叮嚀我卻始終聽不太懂:練好曲子以後,就要將指法忘掉。

細煙斜斜繚繞每日每日,您俯首誦經,像識譜練琴,眼微閉,自然成旋律;我看著您靜定背影在呼吸中起伏,又好像有點懂了。那時,雙手不覺在身側彈起了一段旋律,是巴哈,又像拜爾,在生命與生命之間,嗡嗡接續,共鳴有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