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碎碎念不停 沒效啦!

2012/04/15 06:00

字條傳情 無聲勝有聲(圖/張奕瑩)

雖然「碎碎念」,有時是家長對孩子表達的一種關心,但念久了,老實說還真沒人想聽,那麼換個方式,也許可以讓親子互動更棒喔!

身教取代言教 不再唱反調(圖/張奕瑩)

〈動筆不動口〉字條傳情 無聲勝有聲

轉移注意力 力保優雅(圖/張奕瑩)

文/王文香(高雄市)

行動口訣 不再丟三落四(圖/張奕瑩)

因為工作輪班的關係,所以我未必每天都可以見到寶貝兒子,但是我們的親情,卻不因此而大打折扣,反而因為聚少離多,而更加珍惜。

把規則講好 處罰沒話說(圖/張奕瑩)

我出門時一定會做好早餐,然後在門口貼張字條留話給他們,字條不是只有問候功課、考試,有時我也會寫下自己的心情,或是新聞事件,與家人分享。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親子間幾乎沒任何「碎碎念」的時間可言,孩子能體恤大人的辛苦,不但以「乖學生、乖孩子」回報我,更經常在我留的字條上,回應許多感人的話語,連孩子的班級導師都對我們家的親子關係感到不可思議。

有一次,我喉嚨不舒服,盡量以手勢取代說話,根本不需動口,孩子就能意會;偶爾的眼神交流,也能達成彼此的目的,在我的教育觀中,我相信「無聲勝有聲」。

不妨多一點的談心時間、書信交流,把不好意思說的話都化做文字,把可能點燃未爆彈的話,也慢慢化做文字,不急著說出口,我相信,父母一定可以少許多碎碎念的時間,孩子也不會被這些高分貝又高頻率的言語,搞得烏煙瘴氣。

〈民主方法〉把規則講好 處罰沒話說

文/吳想雨(新竹縣)

外子愛嘮叨,孩子出生後,他嘮叨功力直線上升。

有天,他自動訂下新規矩,家中鞋櫃上以中間橫線為基準,左邊放哥哥的書包,右邊放妹妹的書包,問題是誰放左、誰放右重要嗎?我和孩子都不懂這新規矩的意義有多大?只知道訂下新規矩後,妹妹跟哥哥就經常被罵,因為他們常常不按指定位置放,然後外子就每天生氣。

某日,我跟他攤牌:「你訂的好多規矩其實都只是吹毛求疪,可有可無,你能否降低標準,讓孩子們活得自在一點?」像我的做法就是誰亂丟臭襪子,就必須捐出一日的零用錢給公用小豬撲滿,等撲滿養肥,再用在公用事物上。我不必喋喋不休,就可以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有次,我在地上看到兒子的臭襪子,我非但沒有罵他,還笑嘻嘻地說:「哈!被我抓到了,把錢掏出來。」雖然孩子會心疼金錢損失,但這方法卻最民主,最能令他們信服並且遵守。

所以訂下每個家族成員都能充分理解,並且願意遵守的家規,降低自己做父母的掌控慾,才能每天對著孩子笑咪咪的過生活。

〈編好流程〉行動口訣 不再丟三落四

文/草妹仔(新北市)

我是一個急驚風媽媽,所以看著動作慢吞吞的孩子們,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是一長串的碎念。

後來想出了解決方案,這方法歸功於以前從事護理工作時,病人多事情雜,還得注意很多小細節,但是腦袋只有一個,所延伸出的一套記憶方式。

當我們必須協助醫師做治療時,其實是有順序的,一旦亂了,整個流程就沒有辦法快速流暢,嚴重的還會影響到病人安全,所以,那時候我都習慣將步驟分解成數字,例如一消毒、二管子、三固定,然後在腦袋裡回憶流程,念成口訣。

此後的每天早上,我就把碎碎念做了個改變,吃完早餐後,「好了,準備上學。一刷牙、二洗臉、三襪子、四外套、五書包、六餐袋、七帽子、八鞋子、九鑰匙……」以此類推,每天針對必須帶的東西有些微改變,但是就只是念著12345,孩子耳濡目染,漸漸的學會將事情逐步分解,一步步進行。

某天早上,我還忙著收拾餐桌時,聽到小一的兒子跟讀大班的女兒,自己念著「一刷牙、二洗臉……」的時候,我發現我終於擺脫碎碎念媽咪的稱號了!

〈引以為戒〉身教取代言教 不再唱反調

文/盈樺(台南市)

有天好友琴來訪,目睹我對孩子碎碎念的功力,適時對我提出了她的經驗之談,曾經她的孩子,因為無法承受她碎碎念的疲勞轟炸,得了嚴重躁鬱症,後來費了很大的心力,才幫助孩子走出陰霾,要我引以為戒。

琴的一席話如當頭棒喝,讓我決定改變作風,改「言教」為「身教」。以前只要孩子不經心弄髒了環境,我便開始碎碎念:「為何不小心一點?因為你們的粗心大意,讓我永遠有忙不完的工作,我這個免費的台傭,為了伺候你們一家老小,已經累得人仰馬翻,你們馬上將弄髒的環境整理乾淨,不要再加重我的負擔!」但孩子仍然紋風不動,不肯起身善後,母子關係一度劍拔弩張。

自從決定改「言教」為「身教」後,再發生同樣的狀況,我只是默默的將環境整理乾淨,不再對孩子叨念不休,想不到奇蹟出現了,因為我不再對孩子叨念,可能因而消弭了孩子唱反調的心態,現在只要他們闖了禍,都會馬上自行「撥亂反正」。

因為少了「碎碎念」這個「亂源」,母子關係因而更形親暱!

〈轉換心情〉轉移注意力 力保優雅

文/曹淑芬(台北市)

我為自己準備一條美麗的手環提醒自己,所有的改變都需要至少21次的練習與天數,所以一定要持續,才看得到自己的進步。

每次生氣想嘮叨,我就低頭看一下手環,想一想自己要的優雅形象,然後緩慢的解下手環換到右手,還是有怒氣在心,就從右手再換到左手,讓想嘮叨罵人的慾望在指尖中流瀉。

如果在公眾場合不方便換手環的動作,我就盯住一特定物,例如看著一件衣服或物品,在心中默默開始顏色的自我對話:這件衣服有紅色、咖啡色、黑色的滾邊……,心情一轉換,山轉路也就轉。

最重要的,若不想掉入不斷嘮叨的循環中,是需要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去整理及沉澱自己,問問自己究竟在氣什麼?是要孩子改進什麼地方?如何藉助其他資源及力量改變孩子?當文字和圖形落實在筆尖上,方向也在白紙上躍然而出。

下定決心成為一個美麗優雅又有智慧的媽媽,我們一起來力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