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我記憶中的方勵之(二)

2012/05/02 06:00

◎王丹

第一次見到方勵之老師本人,是1988年5月4日。那一天是北大九十週年校慶。上午在學校大禮堂召開校慶典禮,從中共中央政治局胡啟立以下,各級黨政官員都來湊熱鬧,但是面對的是行禮如儀的北大學生,看不到什麼熱情。

然而,下午在塞萬提斯像下的草坪上,原北大物理系的學生劉剛開始舉辦「草地沙龍」,並請來了方勵之老師演講。那次演講實在具有戲劇性,因為上午還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在大禮堂講話被學生噓,下午,被開除黨籍的異議人士方勵之的演講,卻吸引了大批人潮。師生們密密麻麻地圍起一個會場,兩相對比,可以鮮明地看到民心向背。當時還是大學一年級的我,看到這樣的景象,心裡不能不受到很大的衝擊。

方勵之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風趣幽默,聲音洪亮,講起話來鏗鏘有力,夾雜以大幅度的手勢動作。他談到中國需要政治改革,也談到知識分子的使命。回答學生問題的時候,他再次重申他希望青年人入黨,「因為只有入黨才能改造黨」。他的講話不時贏得聽眾的熱烈掌聲和哄堂大笑。我當時就坐在第一排,更是興奮到不行。那一天我也站起來發言,以一個大一新生的身分表示,我考取來北大,就是嚮往北大的民主自由空氣,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校風和傳統發揚光大下去。我猜,方老師,以及陪同他前來的李淑嫻老師,大概對我這個毛頭小子多少有一點印象吧。

而第一次與方勵之老師接觸,則是1988年6月5日。那一天是當時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任教,現在台灣《遠見》雜誌的發行人高希均拜訪方勵之,提出希望他介紹一些北大的同學認識,想進行採訪。透過方勵之在科大的學生劉剛的介紹,我和徐培,張毅聲,黃偉文,邵江,劉剛,黃海新,季成等一起來到方勵之老師在保福寺916樓1101號的家。李老師也一起和大家見面。當天談話的具體內容我已經不記得了,好在有歷史紀錄,那就是隨後的一期《遠見》雜誌中關於對十一名北大同學以及草地沙龍的報導。採訪中為了保護我們,給我用的化名是北大B系的A同學。

這以後,跟方勵之老師、李淑嫻老師的來往就逐漸密切起來。我自己也開始投入到北大的校園民主運動中。1988年6月,北大爆發柴慶豐事件,我參與了這次小規模學潮的核心組織「行動委員會」。事後,當局掌握了這個委員會的名單,我聽說學校據此準備進行懲處,我是五個會被處分的學生之一。面對嚴峻的形勢,我也曾很自然地轉向方老師求助。

那時候跟方、李老師接觸,感覺到他們一點架子也沒有,把學生當做自己孩子一樣看待,完全不見外。記得他們從澳大利亞回來之後,有一次我和邵江一起去幫李老師買沙發,回家以後李老師讓我們在他家洗澡,自己做了簡單的涼麵一起吃。那天方老師聊性大發,談笑風生,我記得他說到搞民主運動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時候,那爽朗的大笑應當傳到窗外很遠。●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