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書與人】 有品 - 焦桐談新作《臺灣肚皮》

2012/05/22 06:00

《臺灣肚皮》。(凌性傑/攝影)

專訪◎凌性傑

作家焦桐及其新作《臺灣肚皮》。(凌性傑/攝影)

講完一整個上午的課,詩人應該要好好休息的。我卻無端打擾,闖進了焦桐(1956-)的書房漫漫而談。不知怎麼的,我注意到詩人沒紮進褲管的襯衫,以及一雙復古的帆布鞋。外頭的天氣陰而時雨,積書滿架的辦公室內,我們品飲東方美人茶,正好搭配詩人從澳門帶回來的甜點。

其實,我常常與焦桐不期而遇,在天光微亮的南機場邱家虱目魚。這一味,讓人一吃再吃,餵養了每個嶄新的日子。若非邀請焦桐來建中紅樓文藝營演講,我也不會注意到此處之佳美魚鮮。那一年冬天,焦桐一襲深藍色風衣瀟灑蒞臨,他談飲食文學,正是營隊的第一堂課。當時為了營務,忙到根本沒時間吃早餐。飢腸轆轆的我,瞧見焦桐秀出美食相片,講得活色生香,不禁眼冒金星。當下立了志願,要遍嘗焦桐介紹的每一樣食物。吃了之後讓我對焦桐感激涕零的,就是邱家虱目魚。攤裡的老闆員工都稱呼他老師,老師也總是以目示意,只要他在就不讓人掏錢。

焦桐吃相俐落優雅,吃功亦是一流。然而吃多了,不免要擔心肚皮容量。我很好奇,為什麼焦桐寫《臺灣肚皮》沒有變胖。他說田野調查的時候才容易變胖,寫書的時候倒是比較不會。

七年前,焦桐開始構思「台灣飲食三部曲」,希望透過飲食散文表現台灣文化主體性,從食物深入探討台灣常民文化的性格。關於食物的記憶,或許可以成就台灣史詩。「不諳飲食的社會,恐怕罹患了文化的失憶症。」第一部《臺灣味道》引起注目,好吃者如我按書上所述,一一驗證了那些美好的滋味。更值得珍惜的是,焦桐分享了他的迷戀、執著,以及可堪檢驗的好品味。我看到這系列散文書寫中,跟台灣有關的食物,已然構成龐大的文化歷史圖像。

焦桐以做學問的態度研究美食,用創作者的眼光寫出這一切。他在大學開課,原本專教現代文學,後來轉向研究飲食文化,並開設飲食文化與文學的課程。出版此一系列散文,可算是研究的初步成果。他認為,好的學術論文,應該具備散文的質地。從《臺灣味道》到《臺灣肚皮》,既是豐贍翔實的研究成果,也是優美動人的現代散文。

藉書寫將憾事釀成微甜

七年辛苦不尋常,焦桐進行田野調查,上山下海都在做功課。他出發前會先規畫考察路線,考量交通、時間、效率,最好一次的行程裡可以將有興趣的食物一網打盡。一趟美食行程,少則兩、三天,多則六、七天,平均每天要吃上十幾家,才算大功告成。有時獨自前往,有時則會有攝影師同行。最可觀的紀錄是,曾在一天內吃了十七家肉圓。而在彰化溪湖「考察」時,曾接連吃了四家的羊肉爐。

吃食本來是為了自己的口腹,焦桐則是為己也為人,甚至有點兒捨己為人了。他發表這些田野調查的心得,或許也在推己及人,為整體文化的素質而努力。《2011飲食文選》序文中,焦桐說:「品味比較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是需要主動追求、學習的。豬八戒囫圇吞人參果,不可能產生滋味,自然毫無品味可言。吾人面對餐飲之前,應該先充滿期待;接著才專注享受,仔細領略;最後是用心回味,熱烈討論。唯有一般人普遍提升了飲食文化素養,當地的餐館才會有真正的進境。」

說到台灣令人無法忍受的飲食狀態,首先是店家的問題。高級海鮮餐廳裡提供的生蠔、波士頓龍蝦竟然有寄生蟲,是可忍孰不可忍。其次,是某些餐廳的姿態有如「丫鬟扮小姐,野草閒花扮富貴牡丹」。沒良心的店家,品質與價格完全無法相應,吃到某餐廳提供的昂貴豬腳,竟讓人覺得不如去咬皮鞋。第三則是沒禮貌,服務態度不佳。第四則是不會做菜又愛亂做,譬如烹調牛肉亂加蘇打粉。這些不愉快暫且擱下,焦桐的飲食書寫總讓我們看見美麗的新世界。

台灣飲食三部曲,與《暴食江湖》的寫法不同。相同的是,從飲食文化聯繫到審美活動。《臺灣肚皮》儘量揚善隱惡,這乃是台灣人的敦厚。值得欣賞的事物太多,實在沒必要耗費體力心思去記載那些不愉快的經驗。此書偏向書寫美好記憶,即便箇中或有憂傷,焦桐也只是輕輕帶過而已。經過歲月篩洗,辛酸之事變得微甜。生命中的缺憾、不圓滿,我們可以用記憶矯正它。

眾多水果中,焦桐以為葡萄最能深入人類文化的核心。我在吃葡萄、喝紅酒時總是揣想,每一顆葡萄背後,都暗藏了生長時的風土條件、陽光雨水帶來的命運,以及種植技術的優劣。焦桐在〈巨峰葡萄〉中寫著:「我自幼失怙,寄養在大阿姨家,有一個風狂雨暴的颱風夜,幫助大人將洗淨的葡萄擠進玻璃罐裡,等待過年時享受私釀葡萄酒的滋味。我一生都會記得那滋味,如何安慰一個憂鬱的孩子。」我尤其感動的是,那個憂鬱的孩子,如今是一位慈父了。為了「焦妻」、「焦女」,他變身成為型男主廚,將綿長的眷戀化為廚藝,守護心愛的人。

帶領讀者領略庶民美味

談到目前的生活型態,焦桐笑稱自己習慣單調。他的生活好像有一套穩固的秩序:上午閱讀,下午書寫,晚上陪陪家人。白天喝茶、喝咖啡,晚上喝酒。為了編選年度詩選、飲食文選,每天一定瀏覽各種媒體訊息,整理重要的詩文,一一歸檔並給予初步評價。他謙虛地說因為不夠聰明,所以用最笨的方法來準備教學課程與演講內容。他的中文輸入每分鐘超過一百字,乃是報社任職時訓練使然。我猜,是這麼務實的態度,才讓每一篇食記都顯得有品味、有品質,更重要的是品格獨具。

《臺灣肚皮》不說假話,不亂吹捧,真是有品。焦桐帶領讀者領略常民飲食的滋味,也尋求感官體驗的整體昇華。只不過我也發現,在《臺灣味道》、《臺灣肚皮》兩本書裡,甜點品項似乎少了點。那是因為焦桐很聽醫生的話,不太碰甜食了。他三高皆備,不得不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果真是飲食作家最難避免的職業傷害。到了訪談尾聲,焦桐的手機響起。某位名人打來,要招待客人吃台菜,問焦桐哪家餐廳適合。焦桐毫不猶豫地講出幾處,儼然如他所說,已經成為朋友們的飲食行動導航了。我在一旁記下那些餐廳的名字,日後招待貴客時一定能派上用場。而且我會說,是焦桐推薦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