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廢核救家園〉核電對大海排熱 造成生物突變

2012/07/11 06:00

核電附近的海岸溫度都過高,出現許多畸形生物,或是珊瑚礁白枯化等。(彭博社)

文/劉黎兒

Q:日本雖然重啟兩個原子爐,但其他52爐停機,這樣對環境有什麼影響呢?

A:當然有,每個爐一天要燒出3至4顆廣島原子彈份量的劇毒輻射物質,早一天不用核電,就少燒出如此大量而不滅的死之灰。

另一方面最明顯的是,至今有核電附近的海岸溫度都過高,出現許多畸形生物,或是珊瑚礁白枯化等,就因為最近幾個月或一年多來不用核電,異常現象都逐漸消失,可見核電破壞自然生態的嚴重性。

最著名的是有14個爐的福井縣日本海沿岸,曾大量出現直徑2公尺、重達200公斤巨大水母,水母就是海蜇,這種巨大海蜇被稱為「越前海蜇」,因為太大,常刺破魚網,而且大批湧到核電廠的出水口,讓出力低落,甚至還讓漁船顛覆,長年讓日本海岸的居民、電廠傷腦筋,曾經想多加利用這種海蜇,例如做成海蜇皮冰淇淋等特產,但因為這樣的海蜇皮粗厚如橡膠,用途有限。

這樣的水母在去年311之後,尤其北陸地區在志賀核電廠等停機之後,就很明顯減少,最後是去年11月30日在金澤近海曾確認到一兩隻「越前海蜇」後,就不再看到了,從冬天起就完全沒看到了。

東京海洋大學教授水口憲哉曾指出「有核電就有這種巨大水母出現」,雖然無法明確證明巨大水母跟核電的關係,但這種巨大水母只出現在運轉中的核電附近卻是真的,這是因為核電不斷對大海排熱,造成生物的突變,一個發電100萬千瓦的原子爐,核分裂生熱300萬千瓦,有200萬千瓦排到海裡,把海水加熱,其他100萬千瓦才拿去發電;這200萬千瓦1秒讓70噸海水溫度上升7度,建造核電,等於是在海邊突然讓一條大熱河出現般。

擁核者拿防止地球暖化當藉口來推進核電,卻絕口不提1個原子爐每秒加熱70噸海水7度的問題,海水上升7度有多可怕呢?家裡的洗澡水從43度上升到50度是會燙傷的,當然破壞附近海中生態,如燒死珊瑚礁等,而且許多魚貝等都會出現突變,像是祕鯛魚或核電廠旁的櫻花長相也不同、海因為核電而變色,許多祝島的居民被招待參觀四國的伊方核電,在電力公司攻勢下,差點以為核電很乾淨,但回程搭船時,這些歐巴桑、歐吉桑都發現核電廠附近的海水顏色不對,溫度也不一樣,宛如死海,更覺不對勁;島民自覺只要有島有海在,自己就能活,但若海水變成那樣,就活不下去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