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世界城市容顏特寫 - 倫敦(London)3-2〉品味倫敦 機能齊備

2012/08/07 06:00

英國國家美術館在特拉法加廣場旁,館內珍藏許多曠世巨作。

撰文˙攝影/易驤

大英博物館內的閱覽室及透明屋頂。

到海德公園散散步,坐在草皮上野餐;在特拉法加廣場和朋友碰面消磨時間、曬曬午後的陽光,隔街就是國家藝廊,可以從達文西看到梵谷;或者對人類發展歷程有興趣,附近就是大英博物館,裡頭很多木乃伊甚至比埃及博物館還完善,重點是,在消費昂貴的英倫諸島,這一切統統免錢!

大英博物館仿希臘羅馬式的建築外觀。

◎民族大融爐 展多元色彩

特拉法加廣場內矗立著紀念納爾遜將軍的紀念柱。

倫敦是英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民族大融爐,國際化程度和「世界之都」紐約等量齊觀,金融影響力不相上下。很難想像,這個容納上千萬人的大都會,400年前只是10幾萬人的城市,飛躍式的成長與1666年倫敦大火後重建關係密切,重建後的倫敦商機處處,吸納各方人潮,伴隨時代呈現倍數擴展,倫敦城重建原本就著眼於「人們在這個城市如何生活和工作」,城市機能全面,留給人們工作之外寬廣的生活空間,藝術和文化活動豐富,且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倫敦面積約1,580平方公里,比大台北地區還小,卻擁有5個國際機場、4個世界遺產、8個皇家公園、200多座博物館、美術館與上百個傳統市集,大部分歷史建築和旅遊景點都集中在西倫敦區泰晤士河沿岸附近,正是倫敦最初發展和重建的地方,在這裡四處走走,體驗英倫深厚歷史文化累積的成果,和各種族的多元色彩,對英國人是天生優雅還是矯柔造作,也許會有更深層的體會。

納民眾聚會 特拉法加廣場

倫敦城被焚燬重建時,很多規畫赤裸裸參考歐陸羅馬、巴黎的街廓安排,特別是連結道路的廣場。總工程師雷恩把倫敦原本有些起伏不平的地方鏟平,變成圓環或廣場,也許當年重建的街道早已不復存在或改道,但廣場依舊是市區極具指標性的公共空間,大致位於倫敦精華區的正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是其中代表,倫敦人不管好事壞事都會在此表達,諸如新年倒數、抗議。

特拉法加位於伊比利半島西班牙外海,1805年英國海軍將領納爾遜率領軍對抗拿破崙的法西聯合艦隊,英軍獲得重大勝利,納爾遜將軍卻陣亡了,為了紀念納爾遜和這場重創拿破崙的戰役,1830年起建立了極其壯觀的特拉法加廣場,廣場中間聳立著高約53公尺的納爾遜紀念柱,這位死時年僅47歲、獨臂獨眼的英倫英雄,雕像立於柱頂。

特拉法加廣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寬廣腹地,長久以來都是公民聚會場所,耶誕慶典、新年倒數計時等,2005年倫敦取得2012年奧運主辦權時,群眾也是聚集在特拉法加廣場慶祝,之後奧運倒數計時鐘便置於廣場中。從特拉法加廣場出發,到倫敦著名景點都很方便,南端是政府辦公區白廳,通向國會大廈,背後是通往白金漢宮的林蔭大道,可抵達海德公園,廣場北面是國家美術館。

擁曠世巨作 國家美術館

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或稱為國家藝廊,就在特拉法加廣場北面幾步路之遙,一般民眾非常方便親近古典繪畫藝術,而且免費進場,週五晚間還開放到晚上9點。這畫廊原是由企業家安格斯坦於1824年花費巨資蒐集的38件畫作為基礎展出,7年後英國政府興建真正專業的美術館,完工後又歷經5次的擴建,至1975年成為現今國家美術館的樣貌。

家美術館展藏作品現今已逾20,000件,囊括西方美術史各時期、各派別的作品,尤其文藝復興的經典名作,像是〈基督變容圖〉等,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巨作,也有義大利威尼斯畫派和法國後期印象派作品,例如梵谷的〈向日葵〉等。

其中最近最受矚目的畫作,莫過於秀拉的〈阿尼埃爾浴場〉。倫敦奧運闢建奧運公園時,有一張圖片是施工人員還穿著工作服和工具,在類似的小溪場景中休息,位置和動作完全比照該畫中人物,頗有面奧運公園整建後人們可以享受度假氣氛的意涵。

國家美術館館藏豐富,從達文西到梵谷,官網上羅列造訪的10大理由,並列出不容錯過的30幅曠世巨作,幫無法花整天仔細品味館藏的遊客畫重點。

如城市之肺 海德公園

從特拉法加廣場出發,沿林蔭大道,經過聖詹姆士公園、綠公園,會抵達白金漢宮花園等,再過去便海德公園(Hyde Park)了,這一連串綠帶超過400公頃。海德公園是面積最大的一塊,1536年亨利八世解散西敏寺取得海德公園一帶,19世紀初與緊臨的肯辛頓公園合併,通稱海德公園,達到目前逾350公頃的規模,這幾個公園都佐以小湖,為公園增添柔美意境。

這些綠地早年英國皇家的狩獵場,可以在公園裡獵鹿啊、野豬之類的動物,後來才開放公眾使用,逐漸變成倫敦公眾舉行大型活動場所,1851年亞伯特王子(Prince Albert,維多利亞女王之夫)在海德公園籌備舉辦世界博覽會,他的紀念碑高高立於公園南側,維多利亞女王在對街興建皇家亞伯廳來紀念他。

隨著時代演進,公園不斷增加各種藝術作品、紀念雕像、紀念碑等,使公園日益增添重量,每個公園都有多條花木扶疏的散步路線,也有大片綠茵草皮供人打滾曬太陽,現在每年光是海德公園就有逾700萬名遊客。東北角有一個著名的演講角,是一個可自由發表觀點的地方,見有人在此對著空氣咆哮莫要見怪,台灣曾有政治人物在街頭站在肥皂箱上演講,可能典故於此。

集世界珍品 大英博物館

到倫敦,如果沒有到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就不算去過倫敦,館內收藏英國探險家及大英帝國殖民時代從世界各地攫取蒐括而來的珍品,堪稱集人類發展之菁華,一次可看盡古今文明。館中不少收藏品不無掠奪他國國寶之嫌,索討聲浪分貝不斷放大,大英博物館免費開放,或許可稍杜世人攸攸之口,平息些許爭執。

大英博物館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1753年,收藏家斯隆爵士去世,遺留71,000件收藏品及大批植物標本及書籍、手稿,都捐贈給國家,英國國會通過公眾募款籌集建築博物館資金後,大英博物館最終於1759年1月15日成立並對公眾開放,現有館藏約1,300多萬件。

博物館大廳中庭屋頂1656塊獨特形狀的玻璃構成,讓大廳可獲自然光源,圓形的閱覽室非常醒目特殊,原本是大英圖書館,現在是閱覽室,孫文到倫敦時,曾於閱覽室留下足跡。展示館從左側大門進入,入口處最特別的就是一塊烏鴉鴉的大石頭,正是大名鼎鼎,解開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的羅塞塔之石(Rosetta Stone),埃及開羅博物館只能放複製品。

大英博物館通古貫今,包括埃及館、希臘和羅馬館、西亞館、古近東館、民族館、日本館、東方館、史前及歐洲館、版畫和素描館以及硬幣和紀念幣館等,館藏豐富令人目不暇給。當人們質疑英國人不擇手段把稀世珍品蒐括據為己有,英國人也許會說,那些是人類發展的共同遺產,在數百年來動盪不安的年代,大英博物館提供完善的保存空間和適當維護,使得這些珍貴遺產不被破壞得以傳世,也說得振振有詞。

旅遊資訊

◆相關資訊洽詢:各博物館及公園均有開放時間,詳情可查閱各官網

1.大英博物館,免費參觀,可以拍照:http://www.britishmuseum.org/

2.國家美術館,免費參觀:http://www.nationalgallery.org.uk/

3.海德公園,免費:http://www.royalparks.org.uk/

4.特拉法加廣場,免費:http://www.london.gov.uk/priorities/art-culture/trafalgar-square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