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老」問題早關心 銀髮卡安心

2012/09/11 06:00

不管政府或科技怎麼照顧你,在個人還能動的時候,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自己好好照顧自己。(路透)

文/駐歐特派記者胡蕙寧

與其成天坐在那裡怨天尤人,不如帶著相機、畫冊或筆記本,自己出門郊遊去。(歐新社)

我們的日子在變老,社會也在老化。「老」問題在歐洲早就是社會問題之一,從個人到政府全在傷腦筋,想的無非是如何讓邁向老化的社群,面對生活自理跟護養,好讓人人都能享有一個安老的餘年呀。

人老了就像機器,用久了總會出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是否就該成為擋住快樂生活的絆腳石呢?大環境的研究確實在幫助老人生活更科技與人性化,但是不管政府或科技怎麼照顧你,在個人還能動的時候,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自己好好照顧自己。

全球在2000年時,60歲以上的老人就約達6.05億。估計到2050年,這數字會計達近20億,屆時老人人口將在人類史上首度超過0~14歲的兒童人口。其中54%的老人住在亞洲,占世界老人人口最大比重,其次才是歐洲的24%。如果歐洲都已經在準備老人社會之所需了,我們亞洲還能坐視不動嗎?

<政府怎麼做>科技輔助老化 德已研發

從大環境來講,西歐社會已經盡量從退休制度、老人福利、老人社群等各方面的修正跟補助,來促進老年生活的更上層樓。像是日前由德國聯邦教研部(BMB)和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VDE)一起在柏林舉辦的第5屆「環境輔助生活」大會,就在技術層面上,明確提出了改善老人晚年生活的輔助系統。

到2035年,德國政府發現超過50歲的人口會占總人口的半數以上,每3個人中就有1個是超過60歲。老化社會的照顧、醫護成本、是否遷移養老院等許多問題,如果現在不探討,以後會更棘手,所以研究人員希望透過一種環境輔助生活(AAL)的系統,幫助更多德國老人能在原來熟悉的住所和環境中生存更久。喜歡及早研發的德國人在這套系統中將推動國際標準化規格,寄望未來可以在全球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所謂的「環境輔助生活系統」其實是一個技術操作平台,它讓各種不同的儀器互相連結在這個平台上,因此建立起一個可即時反應的環境,當使用者的狀態和環境對象被分析後,就可立即做出反應。這裡頭包括監控使用者的身體狀況、自動緊急呼救、幫助進行基本日常生活活動等。

估計到2013年,一個適用於50平方公尺的這套系統成本約是5千歐元。已經有公司報表顯示,2012年美國和歐洲的相關市場將達到77億美元的營業額。

<自己怎麼做>老當自強 自己找樂子

人老怎麼照顧自己呢?我在西方的「老」朋友們首先會調整心態,認為快樂就是要自己來。與其成天坐在那裡怨天尤人,不如好好利用老人優待票,搭交通或上博物館,帶著相機、畫冊或筆記本,自己出門郊遊去。

我去西班牙海邊的時候,就驚奇地發現旅館中不少老人是獨自來度假的。他們自己下來旅館吃早餐、帶本書去泳池邊或海邊曬太陽,自己決定去哪家餐廳吃午餐、去哪家商店逛逛。而很快的,這些老人們也許會發現其他的「老」伴,那更是可以一起去聽場音樂會、看場電影,誰說老了就不能交新朋友呢?

西歐各國提供給老人的聯誼俱樂部也不少,幾乎各社區都有,何不踏出門去參加一下,聊聊天吐吐苦水都不錯。社區各圖書館也都有定期的老人活動或教學,除了每週固定的咖啡時間會有人來說話,要上電腦、繪畫、寫作、舞蹈課都有,報名還有老人折價可享。固定的健行郊遊、賞鳥看花等活動更多,不管你想不想交朋友,大家一起去走走。

<家族怎麼做>父母安養 家庭立約

老了的日子,原則上就是時間多。時間多,對年輕需要打拚的時候,向來都是奢侈的享受。而現在老了,更是要好好享受它。

找出自己的熱情來付諸行動,而且自立自強馬上做,因為最怕的就是光說不動。在能動的時候,最快樂的就是隨心所欲想動就動。藉此跟世界多聯繫之外,還可以適應新世界的脈動,排除自己退步、被隔離的恐懼。

而在能動時候,還可以想想不能動之後的安排,像到時候的居住、飲食等醫療服務跟照養、有無家庭支援體統、遺囑如何交代等。

我知道的不少德國家庭,當父母有一方超過65歲時,整個家族就會聚會討論父母的安養問題,然後以家庭立約的方式分配照養。通常是住近的孩子負擔較大的照護義務,照護少的幾方則分擔多點費用,或在遺產分配上求取平衡。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