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健康教室〉愛家人 保健食品別亂補

2012/09/19 06:00

文/江守山

台灣人愛吃補,一年花在保健食品的錢高達900億!但是,有多少人真正買對、吃對?

產品來源可不可靠、成分是否真如標示、使用劑量及方法對不對、有無補充禁忌、甚至自身體質到底適不適合吃?這些問題通常是被忽視的。事實上,吃保健食品最重要的撇步就是「觀念正確」,否則吃再多,不但對健康一點幫助也沒有,甚至還會有副作用,結果就是花了冤枉錢,身體還越補越大洞。

<Check Point 1>購買保健食品 先破三迷思

迷思1:有食品字號就有保障?

市面上的營養保健食品,可分為「藥品」和「食品」兩類,而食品類又可分為「健康食品」以及「一般食品」。通常對產品的把關會因為類別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要求,就管理法規來看,規範嚴格程度的順序是藥品>健康食品>一般食品,所謂「藥品級」比較好的說法,指的是藥品級產品把關較嚴的關係。

迷思2:「藥品級」的產品最好?

其實並非所有藥廠製造的產品,一定都是藥字號的藥品,很多藥廠自行生產的保健食品,也都屬於「食品」類,因此與其說是「藥品級」的產品比較好,不如說是「藥廠級」產品比較好。

此外,很多國人也對「健康食品」深信不疑,覺得一旦掛上「小綠人」符號的產品絕對是功效的保證,關於這一點我也存著保留態度,要分辨保健食品的好壞,最重要的還是得自己多做功課,吃自己需要且真正有效的成分,並選擇經審慎評估的上游製造端,包含:公司背景、研發團隊、產品成分、生產品管等,綜合資訊後再做判斷。

迷思3:有認證的絕對沒問題?

除了「藥品級」的說法外,許多人還主張購買保健食品應該要選「有認證」的比較好,但這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其實不僅要看有沒有認證,還得注意認證單位才行。

你或許會這麼認為,美國是健康食品王國,因此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的產品,絕對可以放心吃吧?但允許牛隻在飼料中添加萊克多巴胺的單位,正是FDA,因此我對FDA認證的品質是存疑的。

我個人認為,歐盟的檢驗項目其實比較嚴謹,因此其認證也比較值得信賴。另一個可參考的歐洲產品品質認證為「CE認證」,所謂的CE是法語「CONFORMITE EUROPENDE」的簡稱,其意為「符合歐洲標準」。像歐盟對於保健食品中塑化劑的要求也較嚴格。可惜懂得法文或德文的人較少,會形成語言障礙以致選購不易。

<Check Point 2>服用保健食品 三大原則不可破

原則1:天天定時定量,才能達有效劑量

服用保健食品的主要目的是保健,效果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呈現,換句話說,營養保健食品對身體的改善是循序漸進的,當有效成分在身體裡累積足夠的劑量時,才能達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服用保健食品千萬不能性急,只是想求速效,也不宜吃吃停停,除非是本來就不宜長期大量服用的特殊營養品(例如紫錐花只適合在感冒前服用),否則保健食品要呈現效果,就一定要定時、定量,並持續服用3個月以上才有效。

原則2:精準記錄用量,掌握自己吃了多少

坊間的營養保健食品百百種,但如果仔細列表來分析,你將會發現,這些保健食品可能有不少功能是重複的,有些甚至會和藥物抵觸,吃了不但花冤枉錢,甚至還增加身體負擔。建議先將身邊正在服用的營養素列表、計算各成分的總攝取量後,再重新徵詢醫師、營養師、藥師等專業人員的意見。

如果你正在服用藥物,那麼請務必留意保健食品是否會和處方藥物產生「藥物交互作用」;有些處方用藥,像是阿斯匹靈、抗凝血劑等就不能與銀杏、大蒜等保健食品同時使用,否則可能會引起凝血異常或出血等副作用。

不過藥物交互作用,一般消費者並不容易理解,因此建議最好還是詢問醫師或營養師,才能確保安全。

原則3:正確保存才能避免變質

西方電影和影集中,常看到戲裡的角色從洗臉槽上的化妝鏡後取出營養保健品,但台灣的濕度高,如果保健食品放在浴室裡很容易變質的。以下是三個重點保存叮嚀,請務必遵循。

叮嚀1:存放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熱源、受潮

事實上,保存營養保健品最根本的原則是:關緊瓶蓋,放在家中陰涼、乾燥處即可,並避免將保健食品放在濕氣重、溫差大,以及紫外線強大的地方。此外,很多人會將保健食品放在冰箱內,但我認為除了益生菌外,其他產品都沒有這個必要。

叮嚀2:正確的保存期限,開封日起六個月

一旦營養保健品過了有效期後,不但有效成分會降低,甚至還可能出現氧化變質,吃了反而對健康造成負擔。所謂的保存期限,是指產品未開封的狀態,一旦開封,產品便會逐漸氧化,如果再加上瓶罐未封緊等人為因素,保存時間將大幅縮減。因此未開封的產品要看保存期限,但對已開封的產品來說,最好在開封日起6個月內吃完,才是最安全妥當的做法。

叮嚀3:乾燥劑、棉花團,開罐後馬上丟

廠商為了避免產品受潮,封裝時會在瓶內放置乾燥劑和棉花團,但這些東西最好在開罐後馬上就取出丟棄。因為一旦開封後,這時吸了水氣的乾燥劑非但達不到防潮效果,還會增加產品長霉的機會;而充填在瓶中的棉花團,則會因為取出後吸附到空氣中的髒汙,一旦再放回瓶內,就會造成汙染物與產品接觸,反而促使營養素敗壞。

同樣的,在取用營養保健品時,一定要保持手部的乾燥、清潔,最好先將產品倒置於瓶蓋內再取用,千萬不要用手直接伸入瓶罐中接觸產品,以減少產品受到污染。

<達人小檔案>江守山

現為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專長癌症預防、維他命與健康食品、透析血管通路問題診斷及治療。著有《癌症,當然可以預防!》、《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江醫師的魚舖子》等。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