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玩烹飪 也是學習

2012/10/01 06:00

幫忙做飯不只讓孩子能參與家務,還可以讓孩子體會獨力操作、獨力完成任務的負責態度與責任感。(歐新社)

文/陳思璇

有一次,一位家長分享自己的經驗。那時正是傍晚忙碌的時分,已經上小一的小女孩偎在媽媽身旁,好奇地想幫忙媽媽一起煮飯。

忙碌的媽媽既怕孩子燙傷,又想趕快煮好晚餐,不禁斥責孩子:「走開!我很忙呢,妳別來煩我。」孩子委屈地走開了,但那受傷的背影卻映在母親眼簾,使媽媽久久未能釋懷。

媽媽煩惱地說:「我只是想讓孩子擁有更多遊戲、念書的時間,不要那麼早參與家庭中的勞務而已。可是她好像不能體會媽媽的苦心,只覺得我拒絕她想幫忙的心意。」聽見這位媽媽的感受,在場很多爸媽也紛紛表示同感。父母總是想保護小小的孩子擁有快樂遊戲、讀書的時間,他們既不想讓孩子受傷,也不希望他們太早踏入大人的世界,承擔家務工作。

但是當孩子年紀較長,父母期望孩子能分擔家務時,孩子卻又不太想參與家務。所以父母究竟要怎麼做才好?

<別趕走孩子>小時不參與 長大就不幫忙

一位兒童心理學者提到,家務對於父母而言是一種必須完成的任務,但對孩子而言,協助父母做家事卻像是一種遊戲。

的確,和孩子談起家庭的許多活動時,年紀小小的孩子總是對這些活動充滿好奇與興趣。年紀較小的孩子會觀察身邊的環境,他們經常可見到父母從事家務工作,因此對他們而言,鍋碗瓢盆就是大人的「玩具」,大人在瓦斯爐上煎炒煮炸,就好像在從事什麼有趣的遊戲一樣。

總是拒絕孩子幫忙,有一天等孩子長大了,卻驀然發現孩子學會用功課、遊戲填滿自己的時間,不願動手幫忙家務。所以,爸媽不應該扼殺孩子的興趣,不要期望孩子在年紀小小時到一旁去玩,等孩子年紀大了就會自動參與協助父母分擔家務。

父母很希望孩子不要煩惱家務,認真地學習,但是其實學習不只限於書本上的知識,仔細思考,孩子幫忙做飯的好處多多。

幫忙做飯不只讓孩子能參與家務,還可以藉由分配任務讓孩子完成的過程,體會獨力操作、獨力完成任務的負責態度與責任感。由講述過程與示範烹飪的過程,培養對動作、細節的觀察力;由幫忙撒配料、用湯匙攪和舀,可以讓孩子訓練手、手腕的控制力;秤配料可以讓孩子理解數的概念、秤的使用方法;轉烤箱計時的過程可讓孩子理解時間的基本概念……

所以簡單的烹飪不只是家庭中討厭的苦差事,其實可以說是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物理原理、運動最佳的教室呢!

<親子同樂>準備就緒 一起動手做

家長何妨放寬心,選擇一個比較有空閒的時間,和孩子一起玩烹飪吧!選擇一些簡單的菜色,例如:

◎西式:做三明治、烤pizza土司、榨果汁、做果凍、烤餅乾……

◎中式:蒸饅頭、燙青菜、洗青菜、包水餃……

依照孩子的年齡,分配角色,年齡小的孩子可練習把準備好的番茄、玉米、火腿……撒在土司上,並加上番茄醬等調味料、比薩專用的乳酪絲,再放進烤箱,不一會兒簡單的烤pizza土司就出爐了。年齡大的孩子可以從洗菜、用剪刀、小刀切割蔬菜等開始,由準備材料開始,按照步驟完成一道料理。

充分的計畫、加上放鬆、享受過程的心情,相信不管年齡大小,和孩子一起完成一道菜,都將會成為親子心中難以忘懷的有趣經驗喔!(作者為國小教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