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冬季戀歌

2006/03/16 06:00

〈眼球全球化〉

◎紀大偉

聽說就連埃及也在迷韓劇《冬季戀歌》了。如果我再不加入膜拜韓流的行列,怎麼對得起這個時代?於是我在網上租了《冬》劇來看。

看亞洲電影的人都紛紛在網上租片,再也不必千里迢迢尋找滄海一粟的亞洲電影出租店。只要有美國地址(含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就可以收到韓片──這種便利是兩、三年前無法想像的。我租來的韓片只有英文字幕──許多英文使用者(未必是亞洲人)也是韓劇消費者吧。

《冬季戀歌》,英文標題叫《冬季奏鳴曲》,又叫《冬季民謠》。如此不統一的標題,一律都是「冬天」加上「任何音樂」。只要劇名之中有冬天,恐怕叫他《冬季龍捲風》都行。

在看整套劇的前四分之一時,我一直在思考此劇為何如此倚賴冬天的意象:人物一律永遠穿冬衣,每一場雪都具有意義,人物沒事就凝望雪。我一直幻想,是否可以將劇中的冬天元素抽除(我只關心季節,卻不大在乎劇中的愛情)。等看到整套劇的一半時,我就徹底投降了,認為這齣戲完全以冬天為核心,沒有冬雪就不像話。

《冬》劇在販賣什麼?除了浪漫感之外,《冬》劇就是在賣冬天,以及相關意象(如,各種雪,從細雪到大風雪)。我注視戲中的繁多角色的冬衣剪裁,男主角裴勇俊一條又一條累贅圍巾,滑雪場,不怕風雪的四輪傳動吉普車,完全被此劇的置入性行銷打敗。對了,劇中只有反派角色才穿皮草喔,可見此劇是不支持皮草的。

很多觀眾大概已經發現,《冬》劇神似岩井俊二導演的《情書》,《情書》也倚賴雪景,可是《情書》並沒有瘋狂進行置入性行銷。《情書》的觀眾未必會被打動,進而去日本玩雪;可是《冬》劇的觀眾恐怕不知不覺被洗腦,認為韓國的冬天最美。

世界上會下雪的國家多得是,雪景早就進駐各國影劇,可是那些雪景卻沒有勾結商機。如果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那麼,根據《冬》劇的邏輯,韓國的雪地比較美。

女主角崔智友的腦袋讓我困惑。她的腦袋小巧,看起來禁不起風雪,卻不戴帽禦寒。她總是整個腦袋曝露在雪地中。這齣戲是在賣她的臉蛋,還是用她的臉蛋烘托背後的雪地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