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孩子人際關係

2012/11/11 06:00

攝影/鄭乃慈

孩子的人際關係,到底家長該不該介入?過與不及之間的拿捏,可都考驗著家長的智慧……

攝影/鄭乃慈

〈當孩子依靠〉視障被欺侮 從心建設

文/楊素蘭

我女兒是一個視覺障礙的小朋友,從小我就讓她接觸與學習所有事物,包括燒飯、洗衣、打掃。

身心障礙的小朋友,一般來說會比較自卑,容易被欺侮,但是我的寶貝很開朗,為了幫她做心理建設,我閱讀了很多心理學的書,在生活中每天一點一滴的教育她。

有一次同學笑她是瞎子,我安慰她說:「妳同學好可憐,沒有好的父母教他,所以才會恥笑別人,妳很幸福,所以要同情他,幫助他告訴他這樣不好,原諒他跟他做朋友好嗎?」

很多父母喜歡幫孩子解決問題,怕孩子做錯、受傷,因此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讓他自己去接觸,才會記憶深刻,讓孩子有自己體驗的機會,才會變成他自己的經驗。

我的孩子常常告訴我她好幸福,所以我們都很快樂,送給所有父母「愛他就讓他自己來」,父母的責任是在旁邊協助,讓孩子知道受傷了,還有人可以依靠。

〈事先防範〉和孩子同學交流 打點關係

文/余秋雲(台北市)

每一天回家後,孩子都會將學校發生的事和我們分享,不論是課業上遇到的難題,或者老師今天處罰了誰、抱怨哪個同學欺負他,我都會靜靜聽他說完,等他一古腦兒講完後,再想哪些事情是可以立即解決,或是需要再與老師進行溝通。

接著與孩子商量如何化解與同學間的紛爭,鼓勵他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氣度,自己先表示友善,伸出友誼的手,很多孩子間的小糾紛也就解決了。

平時我就會利用下課時間,或者送便當到教室的時候,與同學們互動培養感情,順便幫自己孩子做點公關,我發現這樣的方式真的可以幫助他與同學間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摩擦。

因此我覺得很多事情如果能盡早實施、事先防範,用點方法應該就可以避免衝突發生,更何況孩子都是善良的,師長或者父母只要多費點心,多說鼓勵和讚美的話,相信孩子們的人際關係一定可以和諧美滿。

〈媽媽出馬〉寫信勸告 皆大歡喜

文/吳心(桃園縣)

常在媒體看到有關校園霸凌事件,總認為念小三的女兒在校成績優異、個性乖巧,此事應不會發生在她身上。

可是有一天她向我反應,班上有位男同學常在放學回家途中,會在背後偷襲她,以書包敲她的頭部。此事經我研判,該男生應是調皮逗著女生玩,但年幼的他忽略了此舉恐有致腦部受傷的危險性。

如果我直接向導師報告,該生可能會受老師的責罰,如果找他父母理論,同樣的,他也會被父母責罵,甚而雙方家長為護子而傷了和氣。於是我寫了一封國字加注音淺顯易懂的信,直接寄到班上由他本人親啟,信中首先告訴他我的善意,因為我認為他只是開玩笑而已,並非欺負我女兒。

用寫信的方式是為維護他的自尊並避免他受罰,信中也告訴他開玩笑方式很多,但要注意安全,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憾事,最後除了祝福他,也歡迎他到我家來玩,同時留下我的電話,有需要可與我連絡。

一週後,我接到他母親的來電,謝謝我處理的方式,而小男生也不再對我女兒做此危險的行為了。

〈老師的建議〉聽停看 避免過度干涉

文/妙力鵝(新北巿)

在教育現場多年,對於家長介入孩子人際關係問題時,最不樂見的就是家長聽到孩子一方的描述,便氣呼呼的來學校質問。當家長察覺或是得知孩子受到委屈時,請謹記「聽停看」原則:

聽:聆聽孩子轉述衝突發生的過程,同理其負面情緒並給予心理上的支持。

停:孩子常會加油添醋,片面之詞會使家長做了錯誤的判斷,所以先別衝動想到校理論,宜先聯絡導師以了解事件始末。

看:孩子在校發生人際關係問題難免,所以在了解雙方的說法,看清來龍去脈後,重點是怎樣引導孩子日後避免衝突,或被排擠的發生原因,並幫助孩子正確處理類似事件。

孩子遭遇人際困境,應該積極反應給老師來處理,以杜絕霸凌、孤立、衝突、打架等不良班級風氣的蔓延;相對的,要避免怒氣沖沖的在班上找老師或同學興師問罪,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過程中,應學習到的是大人如何理智處理事情。

〈從旁觀察〉弱勢轉學生 靠實力贏友情

文/辰誼(台北市)

去年因為在職進修的關係,孩子跟著我們到美國念書,語言隔閡又沒有朋友,真的很可憐。

美國小學下午兩點半放學,一大半的小朋友都留下來打球玩鬧,這兩兄弟熱愛運動,棒球、籃球、足球和桌球都難不倒他們,不過站在場邊,沒人要選他們同一隊。一個星期過去了,他們越來越沮喪,我看在眼裡,一直掙扎要不要去幫他們跟小朋友們互相介紹一下,我也趁在他們班上當志工媽媽的時候,告訴其他小朋友,他們很喜歡運動。

上過幾次體育課後,大家發現這兩個新面孔還滿厲害的,能打能跑能跳,終於有人選他們上場,看著孩子在球場上奔馳的得意神情,心中的大石總算落下。

後來他們班上有從泰國及以色列來的新同學,那孩子怯懦的眼神真的好熟悉又好令人心疼,看著我們家兩兄弟主動去找他們踢球,帶他們同一隊玩耍,真的很令人感動。

回台灣後,開學第一天走進教室,有一個小朋友大叫說:「嘿!你不是我們班的。」弟弟很有自信的微笑說:「對,我是今年才轉來的!」我想這一次,他應該可以適應得很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