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走過小西園百年

2013/01/27 06:00

醉心偶藝的許王,曾自白:「阮註定是搬戲的命。」(林明德/提供)

◎林明德

在台灣布袋戲發展史上,「小西園」獨特的表演藝術,不僅為自己打造亮麗的金字招牌,也寫下輝煌的史頁。1913年,許天扶成立「小西園掌中劇團」,專心投入表演藝術。在命名過程有一段插曲,相當有趣。當時有位老秀才蘇清雲,善於講古,身分類似排戲先生,他認為天扶師曾在北管館「西園軒」唱公末(老生),所以,建議以「小西園」做為團名。

天扶師馳騁偶戲世界五十年,文戲武戲兼擅,他以扎實的功夫,迷人的劇情,靈巧的操偶,與清晰的口白,闖出「小西園」的名號,並形塑一代偶戲藝師的形象,他最擅長三公戲,包括《濟公傳》、《施公傳》與《彭公案》,其精采處每每讓觀眾為之陶醉。1933年7月6日晚上8時,他曾在草山(今陽明山)為日本皇族久邇宮殿下演出〈二才子〉與〈武松打虎〉,展現小西園看家本領,讓貴賓讚歎不已。1952年,他六十歲,正式退出布袋戲界,將戲籠均分給許欽、許王兩兄弟。許欽以「新西園」(新莊的「西園」)自立門戶,智多星楊振聲不僅為之命名並且建議,老字號要背新劇團,請天扶師上戲台,坐上許欽的戲籠,以示坐陣,既可安定觀眾,又可鼓勵主演。許欽在北台灣闖出一片天地,他擅長武戲,操偶靈巧細膩,武打俐落有力,曾以《鷹爪王》一劇馳名,傳子許正宗與徒弟多人。

許王十六歲接掌「小西園」,擔任頭手。他「四歲學布袋戲,五歲學打鼓,六歲站在板凳上當父親的助手。」親炙天扶師十多年,耳濡目染加上獨特的敏感銳覺,終於塑造出布袋戲的少年主演。他的破筆戲(開戰)文戲是〈二才子〉,武戲為〈青龍關〉。他深得父親的真傳,文武兼擅,並以實力參加競賽,屢次獲得殊榮,有人說:許王的名字是獎牌砌成的。他醉心偶藝,曾自白:「阮註定是搬戲的命。」是有些宿命論,但也存在某種自我認分與堅毅。他觀察人生百態,揣摩偶戲腳色的情態,以臻人偶一體的境界,為求口白的精準表出,他請教漢文先生;為了故事情節,他聘請排戲先生傳授心法;為了跨領域,吸收平劇的元素,請平劇老師教導鑼鼓、曲牌、身段與唱腔,以厚實掌中戲的文化內涵;他閱讀小說、書報,披沙揀金,為編新劇尋找靈感。在家學淵源與目識巧的稟賦下,使他成為傑出的藝師,集編、裁、導、演於一身,日日奔波於戲路,時時馳騁於偶戲乾坤。他薪傳父親的精湛技藝,擅長各類戲碼,其傳家戲齣五類,包括籠底戲、改編歷史章回小說、改編平劇、北管戲與創作劍俠戲,戲齣約數百種,這些都儲存於他的腦海中,展現於舞台表演上,儼然是戲劇界的活化石。因此戲迷譽為「滿腹戲文」,同行藝師稱為「戲狀元」。

1983年,他接受邀約到日本巡迴演出二十天,正式開啟文化外交之門,先後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有三十三次之多,經歷五大洲,所到之處,往往以精采的劇目與演出征服觀眾,讓各國偶戲藝師歎為觀止。「小西園」與許王的藝術表現,早已有1985年第一屆與1988年第四屆兩次薪傳獎,對團體與個人藝術造詣的肯定。2001年,許王六十六歲,獲頒第五屆「國家文藝獎」,成為傳統表演藝術類的得獎人,這是一種冠冕,也是對偶藝表演與薪傳六十多年的一種敬意。

正當許王偶藝圓熟,表演、薪傳兩忙之際,突然出現命運捉弄人的現象,先有次子國賢中風,頓失一位幫手,2004年,長子國良在泉州洽公往生,壯志未酬,布袋戲王國也彷彿失去了支柱。年近七十的老藝師隱忍傷痛,奔波於廟會與文化劇場的表演。11月14日,他在台北大龍峒保安宮搬演《東周列國誌.泣秦庭》後,在戲台中風倒了下來。從此,告別了他摯愛的表演舞台;日日以操偶動作做為復健療程的功課。

許王傳有徒弟十三人,個個都能傳承「小西園」的偶戲技藝,為百年劇團散枝開葉。有時大家聚集「小西園」名下搬演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詮釋老劇團的偶戲魅力。而許王老藝師則坐上後台戲籠,以鼓勵徒弟同時安定戲棚下的戲迷。那一幕宛如六十年前天扶師的身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