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sons & daughters〉康乃馨之謎

2013/05/27 06:00

文/呂政達

康乃馨招展在五月的節日,從花市出發,表達對母親的愛和懷恩。康乃馨有各種顏色,有多少種顏色,就有多少種女兒、多少種媽媽。

有些女兒到了節日時,持著康乃馨在街上行走,說著她們對母愛的感動。但有些女兒的意思比較接近在說:她們也想成為這樣的媽媽。

想成為什麼樣的媽媽?女兒細細思量。現今的社會裡,除了自己的媽媽和周遭唾手可及的媽媽群外,已經有各種各樣的選擇。

女兒想起自己的媽媽,如同《親密關係》裡的莎莉麥克琳,電影裡,神經質的媽媽把搖籃中的女兒搖醒,要聽見女兒的哭聲才會放心。女兒不確記媽媽有沒有為她做過這種事,但她總覺得媽媽是名「善變的女人」,根源於善變的少女性格。結婚後,媽媽的性格好像沒有太大的改變,表現在不知道將她的女兒教養成何種模樣。

女兒記得,媽媽總像天外飛來一筆,要為她做、或不做些什麼。有時想盡辦法要她長高,有時,卻意有所指地看著她的身高說:「女生長太高做什麼,反而找不到對象。」任性、變化莫測,有如女兒手中所持的紫色康乃馨。

1934年美國首度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畫面呈現一名母親的雙手放在膝上,望著前面花瓶中的一朵康乃馨。 但是,那朵康乃馨也還不是母親,這個畫面讓天底下的兒女們開始去「猜」,看著花的母親在想些什麼?眼前的康乃馨,是辛勤持家養大的兒女的象徵?或者,母親心中想著:「我要是能把這朵花吃掉,不知會是什麼樣的滋味?」

女兒和媽媽之間,存在著不停的「猜」。母親在猜女兒的心思,女兒想到一個問題,也會幫媽媽想好一個答案。然後「猜」的循環還是難免要開始:接下來要猜,不知道媽媽會不會接受這個答案。

在五月的節日,她決定以持康乃馨的方式來彰顯一個女兒。好像手上的康乃馨,都一一變成了女兒。粉色的康乃馨,傳說是聖母瑪莉亞看見耶穌時留下的淚水,如淚水奔堤般的追憶。黃色的康乃馨,是收到太妃糖般的感謝,甜進了眼睛。也有紅色的康乃馨,代表熱情如火。女兒還聽說,日本人真的培育出了一種可以吃的康乃馨,如繽紛的巧克力。

媽媽收到的康乃馨,是一大束彩色的康乃馨。首先的念頭就是猜:「女兒在想些什麼?這麼多種顏色,哪一種在說我,哪一種又是她真正的心意呢?」有多少種顏色的康乃馨,就有多少種的媽媽和女兒。女兒也不說破,康乃馨打了一個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