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婆媳廚房大戰

2013/06/02 06:00

圖/swawa.com

婆媳同處在廚房,難道一定會變成一場戰爭嗎?且看今天大家的智慧,如何「化險為夷」,端出一桌好料理……

圖/swawa.com

〈大廚說了算〉看電視做料理 婆媳同心

文/莫琳(嘉義市)

因為先生是長子,所以結婚後要和婆婆同住。不過卻因飲食習慣不同,引起不愉快。

婚後婆婆把掌廚的重任交給我,不過第一次吃完我煮的菜後,就面有難色地抱怨:「不夠鹹、不夠油,這麼清淡,是煮給病人吃的嗎?」之後,每當我煮飯時,婆婆就站在我背後下指導棋。剛開始我逆來順受,對婆婆的指示不敢違逆,可是每次吃飯時,面對又油又鹹的菜,實在難以下嚥,而且重口味的菜,對健康並無助益。

老公說:「家中務農,從以前就習慣重口味,要一下子改變老人家的想法很困難。」我了解到箇中原因,卻苦無辦法。

一天,陪婆婆看她喜愛的煮菜節目。節目中,主廚煮菜時,強調健康理念,利用食材的原味,烹煮健康美食。看到這一幕,便抓緊機會對婆婆提議,一起做做看電視上那道菜,婆婆欣然同意。

晚餐時間,我們婆媳倆大顯身手,完成一道橙汁排骨。吃飯時,這道菜大受好評,婆婆笑得合不攏嘴。受到讚美後,婆婆常和我討論節目,一起下廚,和樂融融。

〈另種學習〉壓力變動力 受益良多

文/芬園(高雄市)

婆家對於吃飯這檔事非常講究,什麼菜配怎樣的配料,哪種食材必須用烤的、用蒸的,一點也馬虎不得。

剛接下陌生的廚房,公婆總是在旁邊盯著、囑咐著,吃完後還不忘批評與指教,讓我這個新嫁娘壓力很大。但我卻把壓力轉換為動力,當作勉勵與進步的推進劑。

幾年下來,我的手藝進步許多,與其說是進步,倒不如說對於食材的挑選與講究獲益匪淺。一直深信老人家是求好心切,說是嘮叨、權威,寧可認為是一種教導,是對晚輩的疼惜與希望可以更好的要求。

經過這些年的磨練,我可是可以「辦桌」,甚至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我從不把廚房視為一種婆媳戰爭,相反地,真心誠意地請教,認真的學習,把婆婆的經驗與技巧,學習成為自己的能力,應該比戰爭來得實際。

有一天我也有媳婦,希望我可以更溫和、慈祥地對待我的媳婦,只要她願意。

〈餐桌搶人氣〉中西大戰 我都肥了

文/肥子(台中市)

老婆一向酷愛西餐,偏偏老媽執著傳統,因此結婚初期,我家廚房幾乎天天上演中西大戰,婆媳倆誰也不讓誰,都想展現手藝。

剛開始我總會挑老婆煮的菜吃,一方面是想討好她,再來,反正心想媽媽燒的菜一直是老爸情有獨鍾的美味,由他負責消化最恰當,這樣也比較不失公平。

為了不服輸,先是媽媽開始在菜色上求變化,料理自然變得令人垂涎許多,惹得我都不禁嘗了好幾口;而老婆見狀,深怕我從此變了心,便買了許多西餐食譜來鑽研,烘焙焗烤樣樣來,就連吃慣油鹹膩的老爸都嘗試起中西合併來,還直誇她的廚藝的確有一套。

婆媳間比較高下的結果,每每讓家裡餐桌儼然成為美食天堂。時間久了,兩個女人也會不時誇讚對方幾句,甚至幫忙備料收拾乃至於彼此切磋琢磨,烹飪逐漸變成了一種另類享受。我也在不知不覺中顯出「幸福肥」哩!

〈聯手演戲〉灌迷湯 老人家就開心

文/林玲仰(嘉義市)

婚後我們婆媳相處得相當融洽,也許精明能幹的婆婆,配上軟弱無能的媳婦,還真的是絕配,在廚房裡便可窺出端倪。

還記得婆婆第一次「下鄉」來考察時,我簡直快瘋了,心想如何去服侍婆婆的三餐。平日由於近娘家,所以回家吃晚餐似乎順理成章,總不能也將婆婆帶回娘家吃,還好老公想好點子,他去車站接婆婆時,我回娘家將媽媽煮的菜端回家,並用美美的盤子擺好一桌。

接下來老公總會膩著婆婆灌迷湯,說老婆的菜煮得再好,都沒有媽媽的味道,更是指定要吃婆婆的拿手菜。當婆婆煮菜時,我則在一旁備料,老公則在婆婆的面前數落我的動作慢,一向同情弱者的婆婆,就會幫我說幾句公道話。

我倆就在婆婆面前演起「孝子娛親」,老公藉機報仇我平日對他的欺負,我則博取婆婆的同情,大家一團和氣。

其實婆媳之間沒什麼「撇步」,只要多體諒她的時代背景,對她多存一份感恩與尊敬的心,必能創造出雙贏的局面。

〈最佳研究團隊〉理論加經驗 色香味上桌

文/小吳(新北市)

家裡的人都很喜歡烹飪,有時候為了食材和烹調方式的不同,總會吵得沸沸揚揚,不論對錯,最後總是會屈服於經驗豐富的母親。

「煮麵的水一定要加鹽才會Q!」「為什麼?」我常常會不服氣的反問。「沒有為什麼,這就是經驗,不加會不好吃!」母親每次理直氣壯的回答,卻不能解決眾人的疑惑。直到大嫂嫁來我家後,一向作風強硬的母親,才開始有了改變。

大嫂本身也很喜歡做菜,剛來我家時,對於婆婆的指示有些不習慣,畢竟有很多經驗是和理論有衝突。大嫂會主動找資料,以佐證婆婆的經驗,甚至找到許多事半功倍的辦法。

一開始,母親覺得煮菜靠經驗就好,不需要去相信那些沒用的網路資訊,但大嫂發現「煮麵水加鹽是有依據」、「燙青菜滴酒就不會變色」等等的小撇步,經常與母親分享這類的資訊。

我發現母親常常會因為烹飪問題請教大嫂,而大嫂也樂於在廚房裡幫忙婆婆,婆媳之間就像是一個研究團隊,精於理論輔以經驗,菜色也變得更加色香味俱全。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