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愛情翹翹板〉家人不滿假日約會 感覺自由被干涉

2013/06/17 06:00

文/心理諮商師 克萊兒

Q:

我跟男朋友交往110天,算算也才3個多月,平常日我們兩個都要上班,且他住台北我住中壢,所以只有週末放假可以見面,可是我爸媽卻罵我怕嫁不出去嗎?為什麼一放假就黏在一起?我覺得放假是我的時間,想跟男友在一起不行嗎?(小A)

A:

看著妳的來信,感受到妳的無力和生氣!也許妳心裡很委屈:「和男友的相處時間都已經這麼少了,家人還管東管西。」、「假日是我在工作之餘的自由,為什麼連這個都掌握不了?」

其實,「與男友的交往天數」並不是重點,重點在妳心裡正在經歷一個掙扎的過程:「到底該以家人的意見為主,還是自己心底的聲音重要?」這連帶著會產生:「為什麼我連爭取約會自由都這麼困難?」「為什麼不多為我想想?」這也是我們在家族治療中,經歷「與家人心理層面從黏膩到分離」的重要過程。

在東方文化中,很難和家庭有具體的分離和切割,我們也不習慣這樣的作法。所以往往在逢年過節聚會時,親戚小則關心妳交往對象是誰,大則開始大肆品頭論足一番,從「還怕嫁不掉嗎?」到「也不帶對方來看看?」接下來就開始盤問「一個月賺多少?家世怎麼樣?」然後妳的內心就會有更多「我喜歡誰是我的自由,幹嘛管這麼多?」的OS出現。

從小,孩子就得和主要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才能自在地去探索這個世界,當小孩自在探索這個世界後,會和照顧者做分享,建立起情感上的連結和互動,形成愛的滋養。

但長大成人後,我們能判斷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情感依附,判斷各種關係的深淺如何,青春期後我們更會分類朋友、好朋友、男女朋友、閨中密友等各種朋友型態,因應著關係的遠近,決定到底要怎麼跟這個人相處?

由於爸媽是自己在小時候依附最深的對象,所以我們往往在長大後想要得到他們的認同,若在一時之間得不到他們的尊重或理解,我們就會很挫折!其實,妳已經長大,不再只需要父母認同而已,更有責任溝通出自己的想法,也許妳可以嘗試和爸媽說說自己的心情,或是多點時間讓他們了解這就是妳的選擇和決定!(寫信給克萊兒:clairelu703@gmail.com)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