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如飲海水,冷暖自知 - 孟若小說的觀看方式

2013/10/29 06:00

◎曹尼

英國藝評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1926-)在大作《觀看的方式》有句耐人尋味的話:「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伯格談及的雖是觀看視覺藝術的方式,但套用在文學作品上,似乎也貼切、深刻。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在10月公布,得主是加拿大作家孟若(Alice Munro,1931-),在台灣書市相當冷門,僅有兩部譯本《感情遊戲》、《出走》,但她以多部短篇小說集享譽國際,英語文壇公認的大家。在長篇小說蔚為國際主流的態勢下,孟若得到諾貝爾獎肯定,不失為短篇小說投下風向球。

閱讀長篇小說猶如看電影,劇情轉折起伏,結構龐然複雜,但短篇小說則更像是欣賞畫作,在有限框架內,呈現人情世故、宇宙自然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孟若的小說沒有契訶夫(Chekhov)那樣深刻的林布蘭式(Rembrandt)人性光影對比,也少茨威格(Zweig)如秀拉(Seurat)對心理細微點描,更缺乏波赫士(Borges)似米羅(Miró)的迷幻超然意象,當然也不是英語名家卡佛(Carver)類莫蘭迪(Morandi)的極簡犀利。她就是一杯純天然海水,苦澀平常,無法令人解渴,但卻是孕育故事生命的搖籃,若要說最接近哪位畫家風格?大概就屬印象派女畫家莫利索(Berthe Morisot),作品多半取材女性經常接觸的家庭、物品與生活場域,在畫布上直接並列各色補色,讓觀者自行以視覺融合色彩,但莫利索明亮柔和,孟若則冷冽幽微,但兩人都在生活困境、社會對女性的標籤下,堅持開創自我風格。

正因為孟若小說寫出了與我們身邊息息相關的人物、物件、場景,閱讀時刻非機械式反應,我們只看見我們注視的東西,有一套屬於當下自我的觀看方式,不是作家選擇這方式,而是自身經驗來選擇。台灣翻譯孟若小說的張讓在《感情遊戲》推薦序說:「作家必須不斷約束那急欲跳出來張臂揮舞的自我,犧牲本能的虛榮以豐盈筆下的人物。我想,孟若正做到了這點。」

容我回到《觀看的方式》,站在作家這面,提出不同想法,伯格在論及女性裸體畫時,認為赤裸(nakedness)是做你自己,裸體(nudity)是做他人觀賞的赤裸者,而且自己尚未意識到這點,赤裸是去除一切偽裝,裸體是一種衣著形式。孟若小說多半是寫女性,同為女性,是帶有主觀意識,將想望融入這些人物中,選擇去除男性套上的偽裝,畫出活生生赤裸勇敢做自己的女性,不管喜樂或悲,命運擺弄,作家似乎也不需為旁觀者留下遐想空間,而我們這些讀者只能見證他倆堅固的感同關係。

孟若僅有一篇長篇《女孩和女人的生活》,後來嘗試仍告失敗,但她近年短篇愈來愈長,結構愈來愈複雜,時空涵蓋廣,似乎想加大畫作尺寸,或連續並列放置,但這仍無損她於蕭瑟色調中,看似散漫破碎的印象風景,卻是盡顯苦工露鋒芒。孟若於2013年初宣布封筆,而諾貝爾獎也選擇此刻肯定她多年對短篇小說貢獻。我不禁認為一杯海水,沒有大海洶湧起伏,也無法承載讀者乘風破浪,但我們若願意舉起嘗一口,重整觀看方式,讓血液濃度同步,生命就會在體內源起,冷暖自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