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任意概談今昔的不同

2013/11/06 06:00

◎庄腳人

早期台灣經濟及社會,未如現今發達時,到診所看病、理髮,或是拜訪親友,都不預約,便任意行事。彼時開車到市區辦事或訪友,在重慶南路或中山南北路路邊都能隨便停車,不但不會受到任何干涉阻擋,還可能引人羨慕是有自用車的富人。

當時筆者與數人因公前往瑞士日內瓦開會,中華民國那時在聯合國不但有席次,更是五大常務理事國之一的大國,聯合國本部雖然在美國紐約,但聯合國所屬各分支機構都設在永久中立國的瑞士日內瓦,有幾位國人擔任聯合國在瑞士日內瓦分支機構的副祕書長。

在瑞士日內瓦任事的國人,輪流宴請我們幾位因公到訪者,宴前至我們投宿的旅館接送時,令我們這群客人感覺驚訝的是,他們竟為了停車而煩惱。那時台北交通最頻繁的路段如台北火車站前的中正路(今忠孝東西路)、重慶南路、博愛路、中山南北路,都不會令人感覺煩雜難行,路邊也可任意停車。

然而,今昔相比,不要說繁華的台北市區,就是每週一為了打高爾夫球,清晨5點多從家裡出發到新淡水高爾夫球場,打完十八洞,洗個澡打算回家,原本二十多分鐘的路程卻得費時一個多小時,因去程是清早,一路冷清少有車輛,除了等候紅燈外,都能任意直奔;回程車多,有時一個紅綠燈,便需等候許久才得以通行。

經濟繁榮、交通發達、社會多元化,在各領域上今昔相比都已有極大不同。例如喜宴,早期並沒有像現在到處都有可容納無數賓客的餐廳,所以過去婚壽喜宴,大多在自家以「辦桌」方式宴客。所謂「辦桌」,是宴客主人自行購買魚、肉、蔬菜及各種配料,聘請廚師來烹飪。烹飪的方法大多是將菜肴放在蒸籠裡蒸,蒸熟後置入以豬大骨熬煉的大骨湯裡,再端上桌讓賓客食用。

早期宴客在尚未出菜前,桌上置有四小盤如瓜子等小菜,讓賓客等候正式上菜前做為茶點享用,待正式出菜,則是先端出一盤冷盤,然後是頭碗菜。頭碗菜以後大多是三個湯一個盤,如果是三個盤的酒席,總共就是十二道菜,亦有用四盤者。所謂「盤」大多指用炸的或是勾芡料理的菜肴,依當時習慣,倒數第二道菜是魚,最後一道是甜湯。甜湯上桌後,賓客各自離席,並無當今酒席完畢後,主人在席場出口處向賓客行禮致謝的現象。

以上是今昔宴客不同的禮節,僅供參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