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師聯絡簿〉問題老師 見招拆招

2013/12/23 06:00

圖/陳佳蕙

文/周素珍

圖/陳佳蕙

「小弟美勞拿個大丙,說是作業缺交。」外甥的成績一向亮眼,成績單出現「丙」字,讓「虎媽」無法接受:「老師不說,我們怎麼知道這傢伙不交作業呀?」對於老師「知情不報」,姊姊頗有微詞。

「那就跟老師反應啊!」「不好吧?老師會以為我在要分數,而且如果孩子被貼上『難搞』標籤,那可丟了面子又失了裡子。」姊姊悻悻然。但負面情緒是會累積的,不溝通就無法掌握彼此需求,衍生更多親師對立問題,最後受害的可是孩子呀!

研究顯示,好的親師關係對孩子在學業表現、行為品格上都有正向的影響。多數家長誤以為「沉默」才能迎合老師,「隱忍」是維持親師關係的良方,卻常平添彼此疙瘩。你真的完全支持老師的做法?遇到「問題老師」,你該如何因應?

<Check Point>家長多用心 找出問題點

問題老師通常有兩種,一是不認真:作業批改草率,疏於備課,照本宣科,常無端請假等;另一種卻是太過認真、管太緊,擇「自以為」善而固守「我執」,學生循他軌跡是正途,聽他命行事是王道,批評做法是侮蔑專業,意見相左是挑戰權威,課程及班級經營容不得「外行」質疑,在教育面前他是王者。

這兩類老師用心度判若雲泥,卻都容易產生親師、師生對立問題。

老師認真及專業度的認定因人而異,與其要求老師「多做點」,不如家長「多用心」,關注孩子的價值觀,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如果老師真的「混」到影響學生學習,請別鄉愿的姑息,糾舉才是關心教育的表現。教職缺乏退場機制,容易流於「劣幣驅良幣」、「因循苟且」的弊病,有把關才能讓抱持「退休心態」的教師知警惕。

如果是「管太緊」的老師,又該如何?一位同事以認真及細心贏得許多家長贊同。有一陣子該班學生在遊戲中受傷,「誰若受傷,我就扣分。」為了「遏止」意外發生,同事使出殺手鐗,學生果真玩得「很小心」,意外明顯減少。

但再怎麼小心仍有差池,一個學生就受傷了,卻因怕被扣分而忍痛不說,結果回家已腫了一大塊,家長當然心疼,質疑老師規定有瑕疵、有違常理,老師自覺好意被曲解,也怕動搖在學生心中的威信,雙方各持己見,勢如水火,雖行政出面協調,卻仍心存芥蒂。

<避免衝突>S.A.F.E. 親師有效溝通

如何避免親師衝突?我想,用「S.A.F.E.」方式,應能促使親師有效溝通。

S(support):支持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請先試著同理老師的用心教學及做法,在爭議處婉轉地做建設性建議。

A(accord):「協調」不是「衝突」,更不該是「對立」,在老師與孩子磨合同時,你最大的工作就是反應孩子狀況,協助老師了解孩子的特性以因材施教。

F(friendly):柔軟的心、友善的態度是親師正向互動的基石,「微笑」是溝通時最有效的用語。

E(eagerness):熱情是必要的。熱心參與班級活動,在不過度干預的前提下,貢獻心力,除了對孩子的學習成效正增強,更在運作中理解老師做法,從中培養親師默契。

須特別一提的是,別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你必須讓孩子體會你對老師的認同及尊重,爭議處請在私下與老師當面溝通,切忌透過高層(校長、主任等)或第三者,這只會讓老師築起心牆,要愉快達成共識就難了。

親師之間不該是權力的角力,應該相互尊重與關懷,對孩子來說,親與師都是學習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彼此密切合作與互信互重,相信能讓孩子在求知路上更順暢。(作者為國小教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