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透過詩「與死者協商」

2006/06/01 06:00

加 夢幻中譯本 ◎劉易昀

《燒厝之晨》(Morning in the Burned House),瑪格麗特.

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著對於加拿大國寶級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多數文評或學者,都把目光鎖定在她的小說。然而,愛特伍的詩集《燒厝之晨》,亦是她近年重要作品之一。

《燒厝之晨》試圖藉由詩篇見證、記憶她與已故親人間的關係。愛特伍從小與父親的關係非常良好,且深受父親影響,這與其他同期女詩人的生命史相比相當獨特。安.塞克絲登(Anne Sexton)和希薇雅.普拉絲(Sylvia Plath)與父親的關係就不如此和諧。塞克絲登寫輓歌的目的是「想驅除對父親的記憶」,她的詩作〈反對輓歌的詛咒〉不諱言生者與死者之間的緊張關係。而普拉絲的〈爹地〉也運用熟練的憤怒詩(angry poems)「創意地表達她的憤怒與不滿」,暴怒在字裡行間清楚可見。相形之下,愛特伍在《燒厝之晨》裡對父親的描寫,語調卻充滿追憶、不捨、感傷、哀痛。

《燒厝之晨》中的敘述者「她」,透過「記憶」來建構書寫,提供了富有張力的表現詩觀,也透露出「死者」已儼然成為愛特伍寫作十分重要的關懷。演講集《與死者協商》裡,愛特伍不斷強調作家得「前去死者國度,將某個已死之人帶回人世—─這是一種人心深處的渴望,但也被視為極大的禁忌。但寫作可以帶來某種生命。」因此,這本詩集的寫作意圖,除了追悼懷念已故的父親、試著用記憶回訪敘述的方式捕捉對過往時光的失落感、傷感、消失感之外,也藉由詩歌的想像,以「再創造」和父親同在,提出新的觀看與詮釋方式,並運用「與死者協商」和記憶重構的方式,書寫她的私密心情以及家庭史。

此詩集值得推薦給喜愛愛氏風格,以及還沒開始認識愛氏的讀者。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