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我注意】 澎湖1832年,蔡廷蘭寫詩

2014/02/18 06:00

■編輯室報告:即日起,每週一侯俊明專欄【塗鴉慾】,每週二張亦絢專欄【我注意】登場,共廿回,敬請鎖定閱讀!

★★★

◎張亦絢

饑荒時請求救濟,這事人人懂;但請求救濟時寫詩,寫到大家交相稱讚,這就讓我困惑。西元1832年,澎湖大饑荒第二年,澎湖人蔡廷蘭寫〈請急賑歌〉。我也算會寫幾個字的人了,但我除了「快拿米來」四字,想不出別的。勉強想出第二句不過是,「如有雞子(蛋)也不錯」──有天終於讀到〈請急賑歌〉,可真是個震撼經驗。

蔡廷蘭的目標,是替澎湖饑民求一萬斛米。這詩感人,在於他沒把握主其事的周凱會聽他,所以他不但說理甚密,姿態又極低。用現代話來說,蔡廷蘭心很熱,但沒有政治實力──三十一歲還是秀才,就連讚他詩好的周凱,都勸他求功名。跟現在有人講陳為廷,要他先完成學業再關心社會,可說「歷史不斷重複」。

那年,用來救助澎湖人的是地瓜乾。實物只占發放物資約七分之一;其餘得銀錢。至於銀錢買得到糧嗎?難說。多年後,蔡廷蘭終於成了進士。今天我們很難想像,進士有什麼好,但吳稚暉承認過,他曾因孫中山沒功名,就疑心「他不識字」。據說康有為一開始得到比孫中山多支持,康先生的進士身分是個關鍵。

然而有個問題老在那。眾人肯定蔡廷蘭的詩,但對他提出的制度改革建議,多以明哲保身之姿淡淡帶過,在他心中,是否有那麼一時半刻,他深深地感到──不是滋味呢?文學蔡廷蘭受前輩提拔,代價似乎是社會學蔡廷蘭滯留不前。兩個領域,各有所擅。但一個人所以走上文學路,未必不是放棄了什麼。在這裡停停,問「為什麼?」,不把一切視做理所當然,我想這是有意思的。●

■作者簡介:

張亦絢,台北木柵人。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學碩士。喜歡狄更斯的豆子湯、費里尼的小喇叭、張愛玲的紅茶與簡吉的小提琴。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