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不管紛擾 只求自己做多少

2006/06/21 06:00

〈感恩尊重愛〉對話系列

文/慈濟基金會

阮義忠從事攝影創作已逾三十餘年,「我整個人都泡在影像的氛圍裡,攝影是我的職業,是我的樂趣,是我的生活,現在甚至成了我的宗教。」阮義忠這樣的說著。

憑藉著「不拍讓人不高興的照片」的信念,阮義忠大半時間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尋找人性的真善美,當那些至情的畫面在底片上感光,無比的溫暖與希望彷佛應然而生。然而,台灣變化迅速,在大家極力追求物質享受與個人權利,破壞了好山好水,污染了敦厚善良的心地,過去農業社會人際間相互緊密依存的畫面,在虛擬化講求快速的此時,人與人的接觸卻日漸走樣;當受傷的土地已不復見希望,能否在人際中感受到溫情?人際間實實在在的接觸,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這樣的表現,的確是阮義忠所堅持藝術中最可貴,也最經典的一環。

九二一地震震壞了阮義忠鏡頭下的好山好水,卻震盪起那一股施予他人的心,山河變色是預料中的事,但看到重生與癒合,讓原本一棟棟毫無章法地堆砌在殘寂的街道上的建築物,用愛、用時間逐日的砌出,讓那些孤兒能走出新的希望。常有人會嚷嚷說:「台灣沒希望了,這樣下去只會越來越壞。」阮義忠也曾有過這樣的念頭,也曾經失望,直經前大愛台總監姚仁祿轉述證嚴法師的話,他才有當頭棒喝之感:「如果我們能多做些什麼,讓這個地球毀壞的速度慢一些,也是非常值得的。」透過鏡頭,有許多人曾因阮義忠的攝影深深感動,多年攝影生涯,走過村村落落,阮義忠表達了自己對於成長、勞動、信仰、歸宿的思考,感歎著那些擁有真誠、善良可貴氣質的人們,都是如此認命的在自己的土地上工作、生活著,他們大多都是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鄉下人,更沒念過什麼藝術、大學問,但他們的一切都是從土地中學到的,隨著對象的不同,引發不同的共鳴。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