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服務型父母請硬起來

2006/06/22 06:00

〈Father’s Talk〉

文/呂政達

基測作文成績公布後,有位「總」字輩的朋友拿著報紙,足足笑了二十分鐘,差點笑岔了氣。因為,他發現有篇文章寫道:「父母的服務也有不好的時候,但只要能改過,我們就可以原諒他們。」嘿,原來父母這一行屬於服務業,這倒是新聞。

笑過以後,這位朋友卻越想越有道理。在公司裡,只有員工為他服務的份,但在家裡,情況倒轉過來,他要開車接送兒子上下學。那天晚上,太太看著兒子不情不願地吃綠色蔬菜,還不忘跟兒子說:「謝謝。」噢,父母當然是服務業。

我知道幾年前,有個社福團體推行兒女給父母打分數,讓人聯想起餐廳裡的顧客反應問卷。這個運動引起當時父母的一陣緊張,深怕在兒女心目中,自己做得不夠好。那陣子連帶也有人號召發起「稱職父母」運動,我不知道從此以後,父母們是否更具有服務精神,卻覺得這種緊張是沒有必要的,難道對「服務不好」的父母,也可以要求換?然而,這篇作文多少也顯露出某些訊息。

TA溝通分析理論主張,每個人隨時都擁有父母、孩子和成人三個「圓圈」,角色會隨時轉換。對青少年來說,「父母」指的是他們在五歲前藉由觀察、模倣父母而得到的角色行為。因此,當孩子把父母當成服務業時,顯露的是非常真實的親子互動本質,如果再這樣下去,這可能會是「溺愛」的前兆。

我這樣分析給朋友聽,他若有所悟,說下次如果兒子不吃綠色蔬菜,一定會堅持父母的權威,不能再跟他「謝謝」,遇到這種事,父母絕對要「硬」起來。我覺得這樣的堅持是對的,但在少子化時代裡,面對兒女又忍不下心來,這是許多父母的難題。沒有錯,生孩子時是「製造業」,孩子小時是「服務業」,進入青春期,父母變成「電子業」,必須靠手機、簡訊和網路才能找到他們。

再大一點,工作這麼難找,父母遲早要改行當「無息貸款」的金融業─真正的「喬治瑪莉」(借錢免利)在這裡啦。

好在,聽說這篇作文分數不高,顯然閱卷老師也不認同這種說法,他們可能也是為人父母吧。拿到六級最高分的那篇作文,把所有他認識的人都「感恩」進去,證明成長在大家庭的孩子,作文分數也較有利。話說回來,獨子的小家庭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怎麼辦?加分加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