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帶便當 同學搶著吃

2014/05/25 06:00

圖/swawa.com

為孩子準備的便當卻被同學搶著吃,該高興或擔心呢?換個角度,事情就有不一樣的因應方式……

圖/swawa.com

〈廣結善緣〉想吃 歡迎來我家

文/sunny(台中市)

孩子的乳牙正值換牙時期,對硬的東西一概拒絕,因為無法咬爛食物,只好想出法子,讓她能夠喜歡吃又吃得營養。於是擅長廚藝的外子常烹煮一鍋香噴噴的豬腳、滷蛋、油豆腐、貢丸。

然而這樣精緻美味又充滿愛心的便當,帶到學校時,總會被小朋友瓜分而空;加上女兒從小就喜歡分享,面對此狀況總是欣然接受,而造成她吃不飽現象。因此我便教育她:「妳一定要告訴小朋友,這是爸爸親手為我量身訂做的愛心便當,如果你們喜歡吃,我的爸爸可以邀請你們星期六、日到我們家聚餐,爸爸的廚藝一定會讓你們吃得飽足又開心!」

於是女兒不因換牙而減少食慾,相對地更能夠吃得飽足。所以只要女兒說今天要吃爸爸做的便當,外子一定二話不說,就幫女兒預備好香噴噴的食物。

有時我也請外子多準備幾個豬腳帶去請小朋友吃,他們也讚嘆:「真是太好吃了。」尤其假日,大家親子聚在一起時,可以彼此交換廚藝,以及親子教育學習交流,度過一個美好的下午。

〈敦親睦鄰〉搶食變共食 彼此分享

文/苡蒨(台中市)

猶記高中時期,那段熱鬧、歡樂彷彿大家庭的午餐時光。每日中午,八九好友併桌用餐,「互換」各家媽媽味的佳肴,分享涼拌小菜及滷味。

而今大女兒每日與眾不同的營養早餐,總成左鄰右舍的焦點,免不了「被嘗鮮」。我得知之後,便要女兒「多帶一份」,一份自用一份分享,不僅飽了自己,還做到敦親睦鄰,可說是一舉兩得。

還有正值成長期的小女兒食慾正好,下午時分,五臟廟很快地唱空城計,帶去止飢的食物,被同樣飢腸轆轆的同學你一口我一口,最後自己只剩一兩口,回到家還與我興高采烈地講述被搶食的精采趣事。往後,基於愛屋及烏和同理心,心疼自家孩子看別人吃而垂涎三尺,也捨不得別人家孩子垂涎,眼巴巴地看女兒吃得津津有味。所以告訴女兒:「以後要嘛就不帶,要帶就多帶一點!」女兒的「博愛」感染了其他同學,後來大家帶餅乾、番薯、麵包、香蕉、番茄等共襄盛舉。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一場搶食大戰最終以分享圓滿結局。

〈換個角度〉人多就好吃 巧妙餵食

文/ching(雲林縣)

現代物質足夠,家長捨得給孩子吃好的、用好的,但孩子的胃口始終徘徊在甜食和油炸食物之間,對於家長精心準備的營養食品總是嗤之以鼻、絲毫不感興趣。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是因為缺乏「搶食」行為。

地瓜產季,左鄰右舍總是會熱情分享收成,面對堆積如山的食材,我都會拿來和麥芽一起熬煮成蜜地瓜,想說這麼棒的食材,應該會讓女兒們喜愛吧?結果讓人失望,女兒不太喜歡媽媽的手藝,後來靈機一動,打包一大袋蜜地瓜讓女兒帶到學校和同學們分享。

在同學們互相搶食的誘導下,蜜地瓜居然全數吃光。女兒回來後還抱怨同學們都不留給她吃,要媽媽再做一次蜜地瓜給她吃,這一次她獨自享受美食。

有了搶食的經驗後,突然了解孩子並不是沒胃口,只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每次媽媽特意為她準備的食物,她也不覺得多珍貴,看了同學津津有味地品嘗,才驚覺自己的幸福。現在為孩子準備食物時,我都會刻意多準備一點,還特別跟女兒交待,吃不完要跟同學分享。

〈巧妙解決〉捲起來吃 誰也分不到

文/娜娜老師(彰化縣)

孩子每天下課後,幾乎都要直接走到補習班上課,上完課回到家都已將近八點。因為擔心孩子買外食會營養不均衡,我決定親自將晚餐帶到補習班。

幾次下來,孩子回到家之後仍然抱怨肚子餓,需要吃消夜,我跟外子實在想不透其中原因。於是我決定在一次送餐之後,便站在補習班外等待,竟然發現孩子用餐的時候,幾個同學會靠過來分食她的晚餐及餐後水果,孩子不好意思拒絕的結果,就是帶著飢餓直到下課回到家,再補晚餐。這樣的情形如果是吃水餃會更嚴重,通常只剩幾顆可以果腹。

和外子討論之後,我決定繼續讓孩子吃健康的晚餐,但換個方式。我將晚餐做成飯捲條、蔬菜潤餅捲、油飯捲,反正把所有平日的晚餐,利用巧思變成可以拿在手上的方便晚餐,讓孩子拿在手上吃,餐後水果改成現打果汁。這樣孩子既不用不好意思拒絕,也不必擔心餓肚子上課了,幾次下來成效都不錯。

〈互取所愛〉 被搶沒關係 有捨更有得

文/信長(新北市)

我本身是「自備便當派」,因為學生時代正值發育期,營養需求量極高,母親總是幫我把便當裝得又大又滿。每次打開飯盒,身旁舉箸搶食者少說5人以上。

有時候我會很高興他們幫我清除不喜歡的菜色,一旦我最喜歡的食物被夾走時,我也會視為籌碼,請同學和我交換他便當裡我喜歡的菜肴。往往進行一輪交換選秀之後,每個人的便當裡除了豪華的海陸大餐之外,雞腿、排骨、牛小排並肩出現在餐盒裡也是司空見慣。正所謂「有捨才有得」,依照我多年被搶食的經驗,便當菜肴並不一定被分光,反之還會有越變越多的奇妙現象。

交換菜色就像是一個微型社會,如何推銷自個兒不喜歡的菜色,和別人交換,既不用浪費食物,又能廣結善緣,是我認為「便當菜交換」最迷人的地方。母親常說:「飯是越多人吃越好吃。」還會鼓勵我多帶點分給同學,吃光光的話,也間接肯定她的廚藝甚是了得。

我曾經用滷白菜換炸雞腿,人各有所好,菜色分享有時候反而得到更多!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