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生命 怎麼教育?

2006/06/29 06:00

名家奏鳴曲
〈九彎十八拐〉◎黃春明

天才亮,以類似我們這裡的砂石車充當垃圾車,當它從馬尼拉市的五星級大飯店,載著已經被篩選一輪的垃圾;隔了一夜,其酸腐的氣味,早已誘來密密麻麻的蒼蠅,經過市郊的違章建築區時,它又吸引一群尾隨奔跑的青少年。

當快到目的地,車速稍放慢的時候,身手比較矯健的少年就冒險跳上車,搶到挑選垃圾的先機,沒有辦法跳上來的,死命跟在後頭跑到垃圾場。等卡車倒車啟動車斗傾斜,準備將垃圾倒入坑底的同時,所有跟上來的小孩也都跳下去,撿拾,不,其實沒那麼從容,而是搶成一團,當機立斷搶著可食用的垃圾,帶回去給全家人充饑。有的小孩不知已餓幾餐了,聞一聞當場搶到的東西就先塞到自己的嘴裡。這是十二年前夏天所看到的景象。

換一個離赤道遠一點的瑞士,在日內瓦這個名城裡,有一處叫針筒公園(needle park);因為販毒和吸毒的事,管不勝管,當地政府乾脆設一個地方,要吸毒,要打海洛因的就在這個公園,他處絕對不可。在這公園裡的廢棄物,以針筒最多,故得名。據說去那裡過毒癮的,青少年為數不少。

菲律賓與瑞士這兩個國家,或是馬尼拉與日內瓦這兩個城市,它們各方面的條件差距,都為我們一般人的常識所知道的,前者落後貧窮,後者先進富有。可是讓人疑惑的是,為什麼住在馬尼拉市郊違章建築區的窮人,雖談不上珍惜生命,至少也可以說他們是怕死的吧。反過來看,針筒公園裡的青少年,為何那麼樣地糟蹋生命呢?是不是和生命教育有關?那群窮苦的小孩,生活都有問題,哪有機會進學校,更不用說能上過教育機構請專家設計的「生命教育」。針筒公園裡的那些青少年,他們出生在相當現代化的家庭,他們擁有一個可向世人驕傲的社會和國家,受好教育是起碼的事,所謂的生命教育更不用說。

那麼為何這兩個地方的青少年,其生命的本能,或是生命意識,有這樣截然的不同?這樣的現象弔詭得有點費解。生命這議題,差不多都是識字的讀書人、知識分子或是專家、宗教家在談,諸如生命的真諦、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生命的神聖性、生命的什麼什麼……何其多。在理論知識上,有關生命的著作,可疊出一座生命的城堡。然而又怎麼樣?就以台灣來說,戰後國民的平均所得不到一百美元,現在增加一百六十倍,這前後比較起來,所得差距相當大。在那窮苦的年代,有幾個人自殺?今天的台灣,其經濟再怎麼蕭條,也不會像過去那麼普遍地貧窮,但是今天的自殺率看有多高?自殺的年齡降到多低?看了這樣的情形,我們的專家學者,開始提倡學校裡的生命教育。但生命教育絕不是靠智識教育,或是言教,事後經過是非、填充和選擇的測驗及格就通過。不會游泳的人,游泳手冊考一百分,還是淹死在游泳池裡。看看窮苦年代的長輩,他們是怎麼扛起家庭的重擔、為人父母,他們大多數都是不識字的老百姓,他們從小就生活在有倫理、有責任感的環境裡,還有長輩的身教。這些不是教科書、不是從媒體學習。生命是從實踐中學習。

拋一個大題目──因為我們目前正處在反生命的大環境中,所以才有反生命的行為,大環境沒改變,自殺有其必然的因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