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傳奇編舞家莫里斯.貝嘉
來自馬賽 流有東方血液

2006/07/03 06:00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下週即將來訪的貝嘉舞團,自由進出古典與現代,流行與傳統,甚至東方與西方,這一切都是因為靈魂人物藝術總監貝嘉。

1927年的1月1日,貝嘉誕生在馬賽,貝嘉的父親懂的中文,能閱讀中國古代典籍,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貝嘉開始對東方元素有了自己的想法。貝嘉年輕時代就到過印度流浪,他曾表示唯有沉浸在不同於歐洲文明的東方文化,才可以讓自己的觀念更加開放,可以接受更多新文明與新事物。

東方思想中很重要的「靜」與「冥想」,被貝嘉放進編舞概念當中,也帶給西方觀眾另類思考,貝嘉也在舞蹈中加入中國武術的氣勢,因為貝嘉認為,中國功夫可以提供身體合諧性,它不同於格鬥技以蠻力對決,而是注重內功心法的修煉,從中調節呼吸運氣、陰陽調和,如果舞蹈可以做到這樣的境界,就可以讓身體、氣息整體與環境相容。

這次貝嘉舞團要帶來的《愛--舞》在音樂上,除了經典的古典音樂之外,還有法國廣告時尚界才子Hugues Lebars 的開場,更有非洲傳統音樂、60年代希臘復興運動人物Mikis Theodorakis以及法國香頌歌手Jacques Brel & Barbara等音樂的配合,編織出這部具有時代意義的舞作。

這次來台灣的精緻版《愛--舞》當中有兩支舞碼〈七支希臘舞〉與〈貝爾與芭芭拉〉是去年該團來台演出的舞碼,其實後一隻舞作當中的貝爾與芭芭拉這兩位法國香頌歌手,對於貝嘉更是意義重大,貝嘉表示這兩位音樂家像首詩,不管是形象、神情、或是知名度都令人難忘,觀眾可以將自己的感受放入,從觀看中編寫自己的想像。

貝嘉也放進了另外一隻封箱已久的舞作〈旅人之歌〉,這是1971年為舞蹈明星紐瑞耶夫所編的舞蹈,舞作配上作曲家馬勒音樂,描述的是旅人尋找命運的過程。這隻已經創作20多年的舞蹈直到1993年紐瑞耶夫過世後,便不再與世人見面,之後也只有在2003年紐瑞耶夫逝世十周年紀念會上表演過,台灣觀眾這次可以一飽眼福,欣賞這支當年由舞蹈巨星操刀的驚世名作。

除了舞蹈素材的生活化之外,貝嘉推廣舞蹈的做法也非常人,他從1950年起,就一直希望可以將高格調的表演形式扭轉,貝嘉曾經租下5000席次的運動館一個月,然後讓觀眾在合理的價格範圍內自由選購座位。在亞維儂藝術節中,貝嘉也選擇人潮眾多的圓形露天劇場舉行表演,藉由舞蹈與所有人溝通的貝嘉打破門檻的限制,讓觀眾有機會親近現代舞蹈該演出將於7月6日到9日,地點在台北國家劇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