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大體捐贈

2014/09/07 06:00

◎陳冷

之一

猶記得弟弟病危意識卻清醒之際,緊緊拉住我的手說:「別忘了我的立誓!」

怎麼會忘記呢?那是何等莊嚴鄭重的誓言:「我決將捐贈遺體提供解剖之用!」

立誓沒多久,弟弟病逝三總醫院,「大體捐贈」的種種程序和儀式,在國防醫學院的慎重與周延的處理下於焉展開。

第一個驚喜是醫學院年輕學生,約好要來家裡訪談,希望藉機會能盡量多認識他們的「大體老師」。那天,總共有十三位同學出席,他們還為另一位因病未能到來的同學致歉。大伙聚擠一起,表示要為舍弟上香致意。

「對不起,你們能夠跟我一起誦經默禱嗎?只要閉目就可以了。」我倒也不算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只是從小背熟《聖經》中的〈詩篇〉,也喜愛〈詩篇〉的美好,在這個當兒,誦讀第二十三篇似乎十分順理成章,也更能表達我和弟弟的心境,「……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讀經默禱完畢,我們的話題就聚焦在不在場的「主角」身上。我談到弟弟自小離開父母幾乎等於失恃失怙的悲涼,談到他艱困成長的奮鬥,乃至他個性的飄泊浪蕩與瀟灑;也許是弟弟的故事動人,學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並提出各種問題,誠心誠意地盼望了解他們即將面對「大體老師」的點點滴滴。望著一雙雙熱烈的眸眼,我有無比的欣喜和感動,弟弟何幸擁有這麼多純真的景仰與孺慕!他在天之靈可以告慰了。

從此,學生,弟弟和我,彷彿在無形之間建構了一條橋梁,驚喜也就常常出現。解剖課程展開不久,同學或來電或來信,談到進入大體實驗課室時心裡的徬徨與惶恐,一位同學更表示:為了學習,也為了不辜負「老師」的好意和期許,她勇敢地執刀,開始探索那許多的未知。她說道,從解剖課中學到很多東西,獲得很多知識,那是課本絕對教不出來的深層內涵和實際經驗。對我而言,那也是首次真確領悟「捐贈大體」的本質意義,同時也深切體會出「本該腐朽的身軀」所能奉獻的價值。信中最後說:「每次大體課上完,所有的同學一起將解剖檯整理乾淨,大家圍在大體老師身邊,一起說謝謝大體老師。」讀到此,我不禁淚眼盈眶,這種對大體老師「軀體」的尊重與尊敬,是何等純真與可愛,是何等貼心與溫柔!

因此,在醫學院舉行公祭儀式,我榮幸代表捐贈家屬上台講話時,除了感謝對校方圓滿處理的欣慰以外,更特別感謝學生的熱情與可愛:醫學院對大體捐贈的諸種安排,固然也平撫家屬的哀戚與悲愴,畢竟仍是屬於形之於外的層次:反而是學生的語言,文字,舉措,與行為,更能深一層打動家屬的心,讓家屬倍感溫馨。

之二

對孤家寡人「羅漢跤」的弟弟而言,捐贈大體也者,只不過是「引刀成一快,不負老人頭」的快事,至少在「立誓」的剎那,他並未想像到事後的發展,當然也未料到他的「死亡」竟然因為「大體解剖」而成為不是死亡,卻是另一種「新生」的起始。而家屬如我,儘管知道弟弟後事的安排,會由國防醫學院全權妥善處理,諸如刻碑紀念,「大體老師追思獻文集」的印製,公祭的舉行,到殯儀館的火化,乃至到「富德公園」的樹葬儀式(家屬可選擇不同的葬法)等等:在起初,也絕未想到學生會跟家屬產生一連串的互動,藉由這種互動,生者與亡者,在解剖檯上似乎能性靈會合,心意相連,此際亡者的軀身,不再只是軀身,而是活生生的教材,乃至是生命美好的延續。這一切,都讓捐贈遺體成為人性化昇華濃厚的美事。

學期結束前,學生來電約我一起吃飯,尤其是意外的驚喜。他們跟我一起聊天,一起拍照,餐後更送我一份至為珍貴的禮物:那是他們共同製作的手冊,每個人一頁,貼上個人照片,後面附上他們親手寫下的心聲。

小冊子最前面一頁,貼著一幀當年俊帥「大體老師」的照片,照片以外的文字如下:「我們最敬愛的無語老師,因為緣分讓我們遇見你,這份緣分,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更勇敢面對未知的一切,讓我們更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謝謝您過去一年的陪伴與奉獻,往後的路還很漫長,但您的這份愛和無語教誨,都將陪伴我們,鼓勵我們:『志在為人,志為良醫』。」

人生本來無常,人的生老病死也無可避免,誠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言,從某種角度看,捐贈遺體,提供學生解析探索,使他們有機會對未來的醫學研究與人體療癒有所貢獻,其實不妨視為「留取殘軀創神奇」,乃至「肉身成佛」的一種方式,佛經上有故事說:「尸毗王為了救被鷹追捕的鴿子而割肉餵鷹值得禮讚。」那麼,冰凍的「死軀」,能讓學生執刀研探,豈非也值得頌讚呢?

台大金山分院黃勝堅院長曾說:「死亡的正面意義在於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大體捐贈仍然因諸種原因,並未能普遍被接受,但願此作可以讓大家更了解「捐贈大體」:等於是「死亡的正面意義在於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的真諦。●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