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sons & daughters〉油條和老爸

2014/09/08 06:00

(圖/陳佳蕙)

文/呂政達

應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台南某國中前是一條長長的路,兩旁皆長雜草,通向小小的眷村。那年,有一個中年人的身影,常騎著腳踏車,載著剛炸好的油條往學校去,順帶把前天福利社沒用到的油條帶走,因為他說:「不能讓學生吃不新鮮的油條。」

有三、四年的光陰,這個爸爸的大兒子和二女兒也讀這所國中,也吃爸爸親手炸的油條,油條通常拿來夾燒餅,也可單獨配豆漿吃。但是,兒子從不讓同學知道,他爸爸就是那個賣油條的。那包油條的報紙有時透著一層油光,有時油墨還黏在油條上,時間放久了,也難免顯得垂頭喪氣。

爸爸就是那種典型的老芋仔,當一輩子的軍人,退伍後卻窩在眷村做油條。在眷村裡,別人家的爸爸都是飛官、上校,有好幾顆梅花,但爸爸從來不跟孩子談軍人的事,除了會去跟舊日同袍喝一杯,當然每次也都帶上幾根油條。除此以外,每次兒子看見的爸爸,就是圍著一條骯髒的圍裙,滾著麵桿子,還有滿屋子飛揚的麵粉,會讓人窒息的少年歲月。

把麵粉糰交纏,下鍋油炸,爸爸從不讓兒子靠近,但唯有這個時刻,兒子才感受到爸爸的嚴肅,自從他們定居在台南後,爸爸沒有做過其他的工作,好像這個男人就注定是要來炸油條的。油條供他們讀書,上了大學,油條的交纏就有如父子命運的交纏。那個爸爸的個性也像是剛出鍋的油條,嚴肅得不能靠近嘴唇。

和許多眷村的第二代一樣,這個兒子和爸爸始終不親。外面的人說這裡是一群失敗者的集合,年輕時當兵的爸爸顯然是吃過敗仗的,但晚年後他組的這個家庭,算是勝利還是敗仗呢?

兒子倒聽媽媽說起一段往事:「你爸爸這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這個家庭,本來他有機會調到左營去當軍官的,他卻決定退伍,留在台南,就是為了不要錯過你們的童年。」爸爸確實沒有錯過他們的童年,就連少年直到上大學後,還依稀聽見那炸油條時油鍋作響的交鳴,但油條畢竟是一種冷下來就不好吃的食物,沒有人真的想去保存一根油條的。

老爸爸留下的,唯有一根和麵糰的麵桿子,但只有這樣嗎?

多年後,老大回去參加國中的同學會,聽見老同學的聊天:「對於國中生涯,我最記得的兩個人,一個是在校門口拿著剪刀等女學生的訓導主任,還有每天騎腳踏車來學校的油條阿伯。」

是這樣被記住的啊,兒子噙著忍不住的淚,「我也記得。」他最後說。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