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搶救閱覽室──哈佛故事之二

2006/07/19 06:00

〈洛杉磯傳真〉

◎王丹

這個世界上,給我最大安全感的空間就是圖書館,因此我一直想寫一個「我生命中的圖書館」的系列文章。但是由於犯了天下人都會犯的錯誤──懶惰,一直沒有動筆。但最近的一則新聞刺激了我,讓我想寫一下那個曾經是我的臥室的閱覽室。

如果以為圖書館就是借閱書籍的地方,那說明你跟圖書館還是陌生人。圖書館的功能很多,而且因人而異。比如對我來說吧,有一個功能就是好學生絕對不能認同而懶學生深具同感的,那就是可以用來午睡。

就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一樣,每個學生在讀書期間都有一間最經常去的圖書館。我在哈佛大學讀書的時候,這座「斷背山」就是Lamont 圖書館。

Lamont的特點是幽靜,上下五層樓有大量的書桌供人選擇,所以很多地方經常顯得空空蕩蕩的,尤其是二樓閱覽室。特別是二樓閱覽室裡面的附屬閱覽室──Woodberry詩歌閱覽室。

也許是因為地點比較僻靜,也許是因為詩歌真的很少有人問津,總之,這個閱覽室的特點就是從來沒有什麼人。經常,我在下午上課之前會來這裡看書做功課。炎炎夏日,百葉窗微閉,熱氣蒸騰的窗外彷彿鏡子裡面的另一個世界。濃鬱的綠色掩映中,遠處紀念教堂的白色塔尖突兀在碧藍的天穹下,四下一片靜謐。

室內的清涼,書中的智慧,窗外的景色,在這樣的環境下,有時候──好啦,經常地──我就睡過去了。當然不是昏睡,只是短短的十分鐘。但是,做過學生的都可以體會,那是多麼幸福的十分鐘啊。

因此,回憶到哈佛,我往往就會想到Lamont圖書館和館裡的這個Woodberry詩歌閱覽室。然而,這個暑假中,哈佛校方以年久失修為理由,要開始對Woodberry閱覽室進行內部整修。這引起了校內外不小的反彈聲浪,甚至還上了《紐約時報》。原來, 這個Woodberry閱覽室在建築史上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它以1877年畢業於哈佛的著名文學批評家、詩人George Edward Woodberry命名,是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在美國僅有的四座設計作品之一。室內基本上都是木質結構,從書架到門窗到桌椅,散發出濃郁的書卷氣息,稱得上美侖美奐。其本身就被稱為是「一座詩歌般的建築設計作品」。

包括Alvar Aalto基金會和一些建築學界領軍人物在內的反對意見,主要是希望維持房間的原汁原味。哈佛建築系的系主任Toshiko Mori就認為這個閱覽室是一個整體性作品,改變其中任何一個細節就是破壞了整體,如果要整修,也應當是復原,而不是改變。哈佛校方則申明將進行最「溫和」的變動,但是,變動還是要變動的。

這則新聞讓我十分地心驚和慚愧。因為在裡面消磨了無數個中午的我,在室內每個沙發和書桌上都睡過的我,過去從來不知道這個閱覽室居然有這樣的價值和地位,而且居然要容顏更改了。

否則,至少我也是要換個地方睡的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