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音樂性與思維的結合 - 第十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決審會議紀錄 2之2

2014/11/17 06:00

圖◎阿力金吉兒

時間:2014年10月18日 下午3時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尹玲、陳義芝、路寒袖、羅任玲、蘇紹連(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孫梓評

圖◎阿力金吉兒

〈有鬼〉

路寒袖:此詩似乎呼應農曆七月,全詩七節,每節七行,七七四十九有民俗中鬼神祭祀、送葬等想像上的連結。我最欣賞的是最後一節。其他則略顯參差不齊。

蘇紹連:這首詩寫鬼和中元節的各種事項和現象,各節獨立,是一首組詩。各節的描述,都簡潔精練。但整體合起來讀,語言踏實,沒有問題,只是詩的新鮮感、陌生感、節奏感等動人和感人的要素和氣氛不太足夠。另外,比較不解的是,第五節為何特別寫出男同志?鬼節搶孤和男同志有何關聯意義?

(路寒袖放棄)

二票作品

〈空城詩〉

陳義芝:幾乎沒有見過現代詩裡,有人用「空城」的情境來寫那故作若無其事的情感。前二節很好,作者將「空城」化為「信封」意象,也很巧妙。第三節弱了一點,馬尾與蠶「絲」,自是暗喻「思」念,第四節的「好漢剖腹來相見」又稍嫌粗渾,最後一節疑有蛇足。我不特別堅持這首。

尹玲:作者將繁複的歷史化為這樣簡單的詩,相當不錯。第二節確實寫得最好。詩中描寫意中人不知究竟是「敵人」和「知音」,而只能將自己化為一座等待的「空城」,那永恆的猜測是非常動人的。

(尹玲、陳義芝放棄)

三票作品

〈在這裡〉

蘇紹連:題材大小、寬窄,不是作品好壞的因素,卻可影響作品格局。很多詩作格局不大,都是小我小情,大我大情的作品難得一見。此詩將個人小我的生活與遠方國度的政治戰爭事件聯結,手法高超。藉由網路連結,地球這端的我「這裡」,能見到網頁那端的「這裡」,實則是事件的「那裡」。最後一節,寫這個事件的影響,舉例被影響者有他們的情人、教授、記者,甚至包括「我」。不同空間的交融、拼貼是全詩最高明處。

羅任玲:此詩讓我瞥見靈魂之光,成功地鋪陳了理解與同情,但又有所節制。這類題材其實很難處理,太偏重歷史,會成為流水帳;太偏重個人情感,又易氾濫成災。「卡廷森林」事件,波蘭導演華依達已經拍過,作者如何重新處理,還能延伸出自己的想法?以「網拍購物」切入是其創意的勝出。詩行中一再的驚奇對比帶給閱讀者震撼。寫親人逝去,雖沒使用太多技巧,卻能打動讀者。最後三句寫得非常好,看起來淡,讀起來痛。

尹玲:這首詩是十五篇中寫得最好的。1940年4月,蘇聯對波蘭軍民的大屠殺,引我想起1968年發生在越南的「春節攻勢」,同樣有兩萬多人被活埋。詩題「在這裡」三個字,點名了歷史地點,發生於1940年的慘劇和2010年4月的悲劇,那一天本來波蘭總統受邀為七十年前的慘劇悼亡,誰知道悼亡者也變成被悼亡者。這個作者竟可以把目前21世紀才有的事物或動作,與歷史上在同一個地方發生的兩個悲慘事件連結,並呈現強烈對比,這對經歷過戰爭的人來說,讀起來簡直有著無法承受的痛。全詩把時間、空間串在一起,又看不出勉強之處。現實中或許有一些人是冷漠的,但作者在詩裡藏有非常深的關懷,寫出甜和慘的對比。

陳義芝:閱讀這樣題材的詩,我會去考量作者是否將其悲慨的重量給表達出來。但讀完全詩,沒有特別被作者的批判點打動,沒有造成心靈悲憫的衝擊。另外有些詞語似乎得來太容易了。

路寒袖:我第一次讀這批作品,這是我的第一名。後來卻覺得整個詩寫得過於專業,老練。詩中關於「甜甜的東西都很偉大」一事缺乏辯證過程。末節寫到「像我在這裡」,代表時空已轉回當下世界,但又回頭去提應是存在於歷史的「致歉函」,結構略顯斷裂。

〈灶腳〉

陳義芝:值此之世,讀到這樣的作品不免有一種甜甜的情懷,尤其眼前黑心食品橫行。作者的敘述中藏有潛台詞,可惜沒能多給我們一點突破性的認知。

尹玲:此詩很「平民」,寫的都是「那時」的事情,把農業時代溫馨的家庭生活與老百姓的刻苦耐勞都寫出來,是現在我們已經無法看到的。讀起來很舒服。

路寒袖:這首詩幫我們恢復記憶:台灣人曾有過怎樣淳樸簡單的家庭生活,怎樣做飯做菜,包括使用的食材與調味料,對比台灣當下的食安事件,呼應了社會議題。全詩在平淡的語言中,偶有晶亮的部分出現,表現得很好。

蘇紹連:這詩對我來說是很切身的經驗。畫面逼真。讀了就能受到感動。非常寫實也非常真實。但感動之外,還是要回到詩的本質。跟其他詩相比,此詩沒有留一點空白給我,稍嫌散文化。

羅任玲:這首本是我的佳作。優點就是缺點:太直白了。作者把話都說完了。且有陳腔。另外全詩有大量敘述,非詩的語言,我一直期待的想像空間,卻沒有出現,結尾兩行更類近新聞記者的報導。節奏感與音樂性也有問題。

〈一起移動〉

陳義芝:此為我心中的第一名。全詩有大象徵:人生。作者把視角拉到極高,抽離現實,看人的命運與生老病死。以列車造境頗美,令人聯想到宮澤賢治的《銀河鐵道之夜》。詩中的每一節「車廂」暗示的其實是「年齡的增長」。第一節車廂十幾歲的情景讀起來滿親切的,到了第五節車廂開始加入一些社會議題。「神知道我們都沒有機會再見面」,暗示人生的一期一會。末節則談到命運偶有「意外的潑墨」,整首詩思索生命的高度與深度,有大思維。

蘇紹連:此詩是對地球的災難(氣候變遷、核災)的描寫,將人類的恐慌、生活的困境,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以列車做為整首詩的情境,暗示人是生命共同體。神是詩中想表達的唯一寄望,彷彿當我們「一起移動」,並非車子在動,而是神的心動。整首詩如電影畫面及情節,非常立體。

羅任玲:這也是我的第一名。我看了非常多次。是十五篇之中最能打動我的一首作品。它種種條件都符合我對首獎的期待。詩中雖有看似散文化的句子,其實不然,除了濃縮了大量的比喻與象徵,甚至飽含音樂性,吻合了詩題列車移動時所產生的節奏感。作者最高明處,是把人生既漫長又悲喜交織的一切都濃縮在一個短暫的車廂時空裡,也不過度「政治正確」,感情一直保持冷靜節制,思路清晰。特別要說的是,詩中雖然一直提到「神」,但我認為作者是疑神的,因為詩裡的神始終是睡著的,恰好用來對比車廂裡的人所歷的苦難,產生強烈的張力,也是這首詩最好的部分。關於詩中意象,第一節的「彈珠」,獨特又傳神,是很有天分的作者。第二節「比例失真的蝴蝶」也非常好,因為我們青春所見的世界本就是失真的,才會無憂無慮。由此發展到第五節車廂真實苦難的人生,見出其結構緊密。詩的結尾「監視器如月」非常美麗又非常反諷,因為監視器該是要監視犯罪,卻同時也提醒我們「適時犯罪」,悖反如謬論,充滿餘味。

尹玲:我較喜歡此詩第一節和結尾,中間兩節沒那麼喜歡。因為從第一節車廂到第五節車廂表達的東西完全是相反的。此外,中間兩節非常多標點符號,不是那麼好念,無法幫助我去理解它從某一個高度來看待我們人生所歷的一切。但還是有一些很觸動我的部分。

路寒袖:後面兩節較佳,比較完整地表達了人生有機會在一起是緣分,要去接受彼此的差異性,接受每一個人的本我。其餘前三節我較無法接受:句子跟句子失聯,意象跟意象絕交。作者在前面多次使用一個重要的意象:「不動」,但其意義何在?此外,為何單挑第一節跟第五節車廂,而非其他車廂?部分段落調性不一致,才剛談社會問題,馬上又跳去講人生百態了。

〈合照〉

蘇紹連:此詩寫人類生命的聚與散,以一張相片為證,拍照的當下是聚,拍照過後是散。亦寫人類生活的眾與獨,像拍照,有合照和獨照。因有合照而回憶,失去了人,只能獨照。還寫人類生命的變動與無常。作者用「閃電」、「雷擊」象徵發生在兩人身上的災難,用「下雨」象徵兩人曾經的相遇。雖是一首睹物思情的情詩,表達上不憂不傷,不悲不泣,淡而有味。音樂性與節奏感亦佳。

羅任玲:此詩是十五首作品中最細緻幽微舒緩的情詩,雖寫情侶的分手,又不只是情詩。作者透過嶄新的語言,寫出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句子,比方「偶爾因為灼傷而記得,偶爾因為記得而灼傷」,又不顯得勉強。現代詩可以寫到這樣,可說是滿好的寫手。

路寒袖:一首幽微蘊藉的情詩,作者使用的意象很簡單,卻不尋常。全詩敘述從合照到獨照,如何在情傷之後,讓自己重新站立起來。詩末提到的「你一點都沒變。」不只指長相,可能也包括了心情。相當特別且韻味悠長。

陳義芝:讀起來語法有點陌生的新穎,不俗氣。但對我來說比較輕一點,「雖有曲調未成情」。

四票作品:

〈親愛的老婆〉

陳義芝:它原本是我的第六名。作者寫活了婚姻常態,可從其敘述中找到與現實的對應,但缺乏韻致。身為評審必須閱讀時,似能為它尋找指向,但你不覺得讀起來乾燥嗎?

羅任玲:全詩對婚姻的困境有很細膩的觀察跟描繪,但作者並未說出新意。語言很嫻熟,情感冷靜節制,細節豐富,也有一些精采的意象。

蘇紹連:這首詩的語言好讀,在於其意義性和意象性都無阻塞,尤其意象的處理貼切自然,不明指而能意會,若說破亦能令人回味。題材與人類生活經驗不背離、不偽造,雖是個人的家庭私情,但其境其情都能歷歷在目,像是自己的親身經驗。技巧精練,詩味十足,佳思甚多。比如第一節寫生活困頓,以相片和結婚用品的變化來隱喻,說「溫暖光線穿過相片裡的兩人,剩下陰影」,從美好變不美好,「戒指、項鍊都變成閃亮捕獸夾,家庭是座叢林」,是其反諷。第二節以「水」的意象寫桌子、桌巾、椅子,短短數行,象徵生活起波浪、孤立無望。第三節以盆栽的植物和人並比,同指家庭內的生活不健康,簡潔明確。全詩雖無很制式的結構,但段落間的脈絡有跡可循,沒有斷裂,整體語調前後一致,鬆緊適度,結尾頗有餘味而令人會心感動。

尹玲:本來我們戀愛是玫瑰,婚姻卻變成陰影跟密室。我們去探險,卻誤觸了彼此的陷阱──這首詩把現實裡的許多人的婚姻,可能碰到的許多問題,都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來。感情的困境本來就不好寫,作者卻可以從原本憧憬之物透過不錯的意象表達出來。尤其詩中很多東西我們都在現實裡看得到。末節所寫的婚姻生活情狀,非常能擊中大部分人。

路寒袖:這是我心中的第一名。作者細膩地把現代人婚姻問題突顯,除了彼此因為矛盾衝突產生疏離感,還寫出了如何努力挽回。當雙方在冷戰,年輕的夫婦其實還是有情意的,因此第四節寫「一整晚等待廚房裡麵糰發酵膨脹/想像密密麻麻的氣孔正騷動著」,欲望其實不只在房門外生成,房門之內應當也有情色的想像在生成,卻同樣都「逸散」掉了。能寫到這麼細緻的部分,殊為不易。末尾還能把困境導向圓滿的結局。是一首具備社會寫實的好詩。

 

 所有作品討論完畢。除〈空城詩〉、〈牆〉、〈岸〉、〈致我親愛的山鬼〉、〈致魯賓遜〉、〈有鬼〉等篇評審表示放棄,其餘七篇進入第二輪投票,以最高七分,最低一分給分。得分結果為:

 

〈親愛的老婆〉27分

(尹玲6分、陳義芝4分、路寒袖7分、羅任玲3分、蘇紹連7分)

〈在這裡〉25分

(尹玲7分、陳義芝3分、路寒袖3分、羅任玲6分、蘇紹連6分)

〈一起移動〉22分

(尹玲2分、陳義芝7分、路寒袖2分、羅任玲7分、蘇紹連4分)

〈初冬〉20分

(尹玲4分、陳義芝6分、路寒袖4分、羅任玲5分、蘇紹連1分)

〈合照〉20分

(尹玲3分、陳義芝2分、路寒袖6分、羅任玲4分、蘇紹連5分)

〈灶腳〉18分

(尹玲5分、陳義芝5分、路寒袖5分、羅任玲1分、蘇紹連2分)

〈角色扮演〉8分

(尹玲1分、陳義芝1分、路寒袖1分、羅任玲2分、蘇紹連3分)

 

評審討論後,決議依得分高低給獎,由〈親愛的老婆〉獲得首獎,二獎為〈在這裡〉,三獎為〈一起移動〉。〈初冬〉與〈合照〉同列佳作。會議圓滿結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