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浮沉

2006/07/27 06:00

名家奏鳴曲

〈海洋腳跡〉

◎廖鴻基

舟筏浮泛為接觸海洋的主要方式,猶如在一面廣大且揚動不息的平面位移;但我心裡面的海,不只一個平面而已。海岸、甲板、海床,許多次在外海漂流木下浮潛,曾在深邃的大洋裡與鯨豚同游。

海面和海床之間,或深或淺,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光度,不同的壓力。有限的眼光、腦子及胸懷,曾經試著去探觸或想像,每一層深度獨特的風景。

海洋一直是我重要的生活領域。

若閉起眼想像海,我會看到漂浮的光,流動的光,下沉的光;觸覺涼冷的擁抱及撫摸;聽見水流抵在耳膜的踢踏;感覺飛翔或漂落。

海洋是三度空間,懷裡的潮汐、海流錯雜變化,給每一條或沉或浮的魚不同的個性,也或深或淺影響我的心情。當內心的閘門打開,陸陸續續湧入海水,逐漸蓄積成一片內海;一方屬於自己私密的小小海洋世界。

外在的大海是一片無比寬敞的舞台,不斷上演各種各樣的戲碼,內裡的小海因而時常受感染而波動漣漪。裡裡外外,許多年來,我在這深、淺之間,浮浮沉沉。

大舞台的演出,因緣際會,有時剛好遇見了,看見了,或聽見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有的悲傷,有的歡喜;洋流的大循環,感應我體內的小血脈;如一波洄流湧進潮池裡,不斷地盤蕩、流轉。

有時沉靜,有時洶湧,有時浮在海面,有時沉落底床。

海洋成為我生命最貼切的隱喻,讓我在不同的階段得以有不同的詮釋。年輕時走海灘,曾慨然落淚對著大海訴情:海洋是我的故鄉,從那裡來,回那裡去。幾年後,也是面對大海,十分沉靜地說:海洋雖是腳步的終點,卻是無窮視野的起點。又許多年以後,對著大海也對著自己說:海洋不可預約,但值得期待。航過許多水域後,大海告訴我的是:生命像遠航的船隻,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這些,一一都是大小感應,深淺交流。

可以深沉,也可以淺浮。

因為海上工作,時常與老船長們相處。

他們大半輩子風浪、血淚裡走過;喜歡聽他們潛藏在水面下、血脈裡如甕底老酒的經驗。這些從浮面到沉底的故事,不能問,也無可預期;不曉得是客氣,不自在或其他原因;若是問,他們總會這麼回答:沒啥啊,一路走來就到了這個年紀,好像沒什麼特別的。

長時間與他們相處,蹲同一面甲板,吃同一鍋飯,飲同一碗酒,無意間,像是被什麼觸發,或忽然間攀著了什麼靈感,搭上了網絡記憶裡的一截線頭,或是話匣子、心脾原本深鎖的鐵門,偶然間就開了個縫隙。俗語、諺語或漁業用語,偶爾還夾帶幾句日語,扯東扯西,將大海映對在他們生命中的漂泊、幽秘、蒼茫及波折,洶湧托出。

他們是勞動者,是海上獵人,他們的語言粗魯裡帶著細膩,如海的深或淺,平靜和洶狂。海上作業時,他們往往安靜,除了下達命令,幾個小時不開口是常有的事。好像勤勤儉儉海上憋著,要講的話,時機對了才裂出縫隙,一次傾倒。

耐心地,安靜地,長時間傾聽,往往便能聽見他們內心未經修飾的那一片海,裡頭都是浮浮沉沉的波浪。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