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閱讀小說】 穴居保安員 - 3之3

2015/02/03 06:00

◎韓麗珠

下以為,每一天結束之前,他必須撒謊,以完成給白的工作報告。「實況的相反,將會給他帶來前所未有的混亂。」成為保安員後,下被這樣的念頭抓緊。可是,他並沒有得到實踐的機會。

畢竟,他只是一個看守者,唯一的管理的權利也是被任命的,並非按照自己的旨意,而他有沒有行使這種權利的機會,則視乎步出大廈的住客,有沒有對抗白,以及白所身處的那個龐大機構的意欲。最初,他認為居民必定處於長久的憤懣之中,而且,在第一天上班的早上,他就目睹一列住客從大廈的出口魚貫地走出來,都穿著灰陰陰的套裝,像一堆積壓已久的厚重的雲層。他們只能以臉上漠然的神情,抗拒所有的不公,手中卻沒有攜帶任何大型行李。下便生出了莫名的希望,順利成章地認定了,到了晚上,他們就會陸續回到大廈裡,開啟微黃的電燈,照亮屬於自己的洞穴。那個深夜,他當值的時間快要結束,因毫無道理的希望而生出的失望便從四方八面注滿他──竟然沒有任何一個夜歸者拐進大廈的入口。他能抱持的唯一僥倖的想法就是,四周的光線太微弱,而他的眼睛又太疲倦,或許,他只是不慎錯過了所有關鍵的身影。

第二天清晨,他比預定的上班時間更早到達保安室,接替睡眼惺忪的夜班同事,那時候,他已在心裡訂下計畫,要在記事本上詳細記錄每個離開大廈的人明顯可見的特徵。居民步出大廈的大堂時,並沒有發現保安室內的男人正以專注得近乎帶著愛意的目光凝視他們每一個,他們只是直勾勾地盯著前方,義無反顧地走進一個充滿未知的方向。下胸有成竹地把密密麻麻的筆記翻看了一遍又一遍,懷著樂觀的想望等待黑夜的來臨。

「千萬不要愛上你的工作,甚至,比他人所預期地更投入,也很可能會帶來危險。」果以呼喚迷路者回頭的焦急聲線,在電話的另一端對下呼喊,而下只是急欲向他說清楚,就像疑犯在釐清並不屬於自己的罪行,對他來說,重要的並不是職業或工作,而是他的房子裡,那個並沒有任何人打算修補的漏洞,或,排列在大廈上破綻似的窗子。他可以清晰地感到,那些被住客遺棄的窗子,都有著他的一部分在內。房子的租金會不斷上升,職位會把他辭退,只有那缺口,可以切切實實地容納他。

要不是他被一種愈來愈濃烈的惶惑不安感重重圍困,他絕不願意致電白。但他並沒有太多選擇,畢竟,白是唯一可以給他清晰指引的人。電話接通後,他驚訝於自己心中的歡慰,彷彿已找到可以信靠的彼岸。

「已經超過兩星期,那些在清晨外出的住客,全都沒有在夜裡回家。終於,到了昨天晚上,大廈的窗子,並沒有亮起任何一盞燈。」他微微顫抖的聲音,就像在大海裡漂流多時的人,而白是他可以抓緊的最後一根浮木。

對白來說,那無疑是清理行動即將順利展開的徵兆,這樣的喜訊為他開展了美好的一天。「繼續密切注意大廈的情況。」白叮囑他:「我會盡快帶來相關的人員,沒收所有欠缺住客的房子。」

白掛線後,下仍然把聽筒緊貼耳朵,空號的聲音像世上所有的茫然,源源不絕地衝擊著他虛弱的耳膜。

大廈已經成了一個完全空虛的城池。當白領著下、執達吏和鎖匠,進入大堂,空氣中某種凝固的氣氛使他們感到,已經有一段時間,那裡並沒有任何人經過。他們乘搭過分寂靜的電梯,走過冷冽的走廊,在每扇門前叩上十次,大聲呼喊住客的名字三遍,然後,鎖匠就在白的命令下破壞門鎖,當門在他們跟前無力地開啟,出現在他們眼前的都是一片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景象,雖然那其實只是最尋常而真實的日常生活。有的房子凌亂不堪,就像剛剛被慌亂的盜賊洗劫那樣,有的充滿潮濕的氣味,牆角長出了青苔,有的只有寥寥可數的家具,而且拭抹得一塵不染,但令他們同時感到異常寒冷,而且所有的房子都有一個共通點,那裡並沒有任何人。於是,執達吏便會把門重新關上,並以一根粗壯的鐵鍊把門綑得牢牢的,再貼上一張告示,指出房子已被接管,從那時開始,那已成為白的集團轄下的物業。

他們經過太多單位,像攀過高山又進入深谷,而每次走過一道樓梯,下就感到自己被剝去了一層皮膚。

當他們完成接管所有的房子,站在光潔得已經沒有任何住客的大廈大堂,白疲乏的臉上綻放著一種新的力量。他以洪亮的聲線對下說:「你的工作已經完成,明天起不用上班。」為了對下的工作表現做出肯定,他決定給下發放一筆額外旳獎金。

那時候,他們三人站在下的對面,使下認為,他已經走到世上一切的反面去,包括,他那空空如也的軀殼。那是一種無法抗辯的表示,他已經失去一切,或,他從未得到什麼。

在他們完全把下忘掉之前,果曾經接到幾個電話,向他查詢下的下落。「他的門並沒有打開,即使把耳朵貼在門上,也無法聽到屋內有任何動靜。」他們共同的朋友,向果說出了他們的憂慮。

「很可能,這就是下已被房子完全馴服的證據。說不定,他已離開了原有的房子,尋找另一所可以安身的住所,而無法得到任何房子的人,最後也會把身體放在街道的某個角落。」果這樣安撫他們的不安。

那年春天,城巿內大廈和房子的數目,就像細菌急速增長,而大部分的單位內,都沒有任何居民。有一種說法指出,那裡的人根本沒有能力住在房子裡,另一種說法則表示,購買房子的人,同時擁有太多房子,因此分身不暇。這兩種說法都得到充分的支持。●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