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文化之旅 - 茶山涼亭節去來

2015/03/29 06:00

在涼亭內搗小米麻糬,通過考驗者表示成年,才可成家。(林志聲╱攝影)

◎林水福

木刻茶山村辦公室標誌。(楊建中╱攝影)

茶山?在哪裡?涼亭節?什麼是涼亭節?

前往水火同源處向天神取火行列。(蔡盈盈╱攝影)

牙醫師朋友林志聲邀我參加茶山涼亭節時,我直覺的反應是這樣。

取火回來,同歡慶賀,並向天神感謝。(許瑞顯╱攝影)

聽過松山、旗山、鳳山,壓根兒沒聽過茶山。茶山,是因為種茶而得名?去那裡可以買到好茶,不會是越南茶混充的?

石雕茶山村標誌。(楊建中╱攝影)

涼亭節?如果是夏天還可以理解。在涼亭乘涼,避暑嘛!要不然浪漫一點,來個吟詩作對?可是現在是11月耶。

其實,茶山不產茶,涼亭也不是用來乘涼的。

分享:我心喜悅

茶山村,位在嘉義縣阿里山鄉最南端,海拔四百五十至一千二百公尺,氣候宜人。為什麼叫茶山?原來村名本身就訴說著部落的一頁滄桑史。傳說這裡很久以前住著「達古布亞努族」(一說鄒族姓氏),但不知為什麼這個族群消失了。日治時代居民才陸續遷居於此,是年輕的部落。鄒族人稱這裡為「珈雅瑪麻拿」(Ca Ya Ma Vana)意思是「半山腰的平原」。後來日本人來了,覺得名字太長,縮短為「珈雅瑪」;後來日人走了,國民黨政府來了覺得音跟日文的「茶山」接近,於是改為現今的「茶山」。

從依當地地理形勢命名的「珈雅瑪麻拿」到名實不符的「茶山」,我感到一種無以言喻的「悶悶」心情。如果我的名字被任意改來改去,改得「不知所云」會是如何心情?原住民朋友對此並無評論、無怨言,是天性與世無爭?或是已習慣逆來順受?不得而知。

為什麼要建涼亭?

以前鄒族人習俗將先人遺體葬於屋內,為了不干擾祖靈,屋內不得喧譁,因此各種慶典及狩獵分享皆在屋外的涼亭舉行。大約十幾年前前村長提倡涼亭節,鼓勵村民重建涼亭。目前縣政府投入輔導,希望未來能讓這個活動的精神更突顯,把鄒族原始的美好文化呈現出來。

因為鄒族有一種非常好的值得省思、效法的「分享」(鄒語fufo)文化。他們在山上打獵,依獵到的動物大小以不同叫聲呼喚族人前往幫忙扛回來,例如獵到野豬一長聲,熊二長聲,一方面讓族人知道需要多少人手前往幫忙,另一方面族人在部落燒開水、準備宰殺工具,等獵物扛回來很快可以煮食共享。有趣的是他們獵到的東西絕不獨享,一定是大家一起共享。

現在這種精神依然存在。

例如,當地種芭蕉,幾乎家家戶戶涼亭裡都掛著整串的芭蕉。遊客只要說句「A Veo Veo Yu」就可以摘下來吃。「A Veo Veo Yu」意思是「我心喜悅」。不必問屋主,也不用擔心會被告,盡可以放心吃,盡情享用。說真的剛開始有點不好意思,覺得怪怪的,沒獲得主人的同意,也不用花錢買,天下竟然還有這種好事?經過民宿屋主的解說之後,吃起來就覺得比較坦然,不會有偷吃的不安心理。

不過也聽說有遊客,「有吃又有拿」,不但自己吃得不亦樂乎,還帶一些分給親朋好友。甚至有人把整串芭蕉都給帶走。

那天(11月22日)住宿的涼亭裡除了芭蕉,還有麻糬,花生、肉鬆等佐料,自製梅子、茶水等,反正放在涼亭裡的東西皆可自行取用,但不要忘記食用之前講一句 「A Veo Veo Yu」。主人特別準備了臼、小米,讓我們體會搗麻糬的樂趣,還告訴我們鄒族男性要能搗麻糬才算成年人,才可以娶妻生子。小米做的麻糬味道與糯米做的不同,黏性沒那麼大之外,另有一種小米的淡淡香味,讓人回味,久久不忘。現在市面上要吃到手工麻糬已屬不易,小米做的麻糬,更是稀有。

山村猶有桃花源

茶山村人口約六百餘人,其中鄒族占百分之六十、布農族百分之三十 、漢人百分之十,村中處處呈現多元文化的混雜、融合。例如茶山國小裡有一幅小樹苗的圖騰,下方左右畫著兩片葉子,左邊葉子上寫著「Yo Keo A Sue」(問候語。原意是氣息順暢,類似「你好嗎」),右邊葉子上寫的是「A Veo Veo Yu」。中間畫著三個人像,左邊戴斗笠的是漢人,中間頭上插羽毛的是鄒族人,而右邊頭繫頭巾的是布農人。再者,部落裡唯一的大道,進入村莊三岔路面上也畫著代表三族群和諧的圖騰。茶山四處強調族群的共存共榮、和諧相處,與政客每到選舉故意挑起藍綠意識、統獨之爭的做法大相逕庭。

夜晚,有一個節目叫「向天神取火」。相傳從前有一次大水災把所有火種滅熄。族人不知如何是好之際,麻雀自告奮勇到天神處取火。但因麻雀太小了,中途體力不支,功敗垂成。接著有其他鳥類前往取火,都沒有成功。最後,藍鵲成功了。鄒族服飾類似藍鵲羽毛色彩,據說源於此。

在前村長的帶領下,一行約二百人步行到距離部落約三公里的山上有一處「水火同源」取火。山路崎嶇,且無路燈,以手機代手電筒照明前行。山風習習,偶有一、二隻螢火蟲點亮暗空,引起小小騷動。對都會人來說,要看到活生生的螢火蟲,已屬不易,何況在11月的夜晚!我代表頭目之一引火,再分火給其他同行者,等大家都點著之後,舉行簡單儀式向天神致意,循原路返回晚會會場。這項活動表現不忘本與同舟共濟的精神。

白天,這裡小狗隨意玩耍、四處亂「串」,牠們沒有一隻是繫上繩索的,既不怕生,有的還會主動靠過來打招呼。夜晚,家家戶戶似乎不閉戶,大門敞開;且不時傳來公雞啼叫聲,真是「雞犬相聞」、「帝力于我何有哉」的世界!?

與其他原住民的慶典相比,鄒族的涼亭節規模或許沒那麼盛大,節目也不算豐富,但是,處處散發出來的和諧、寧靜、恬淡氛圍,讓人忘卻世俗的紛擾,頗能洗滌心靈。

我想明年我會再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