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教養第一課 風險控管

2015/04/14 06:00

教「破壞壞人的環境優勢」的技巧,可以讓自己有機會全身而退。(法新社)

文/第五德嘉

2013年5月20日,曾經有一位國小六年級的男孩子,在返家的路上,遇到一名婦人問路之後,被婦人強拉左手想擄走,男童嚇得立刻推開對方,婦人立刻搭上接應的車輛逃逸無蹤,男童奔跑回家求救,後來男童的爸爸很擔心地表示,想不到這種新聞事件,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幸好孩子直覺反應很機靈,沒讓這群歹徒得逞。

警方據報後,追查歹徒,並加強校園周邊巡邏,校方也啟動機制,注意放學時的孩童安全,希望孩子回家時要「結伴,不落單」。

2008年6月23日,台中縣一名國中二年級女生在晚上回家路上,遇到兩名同校男生,騙她有人在附近果園找她,女生不疑而前往,卻遭兩人強拉進果園性侵。事後,女學生跑回家哭訴,由家長陪同到警察局報案,警方通知台中縣政府社會處社工到場,並安排女學生到醫院驗傷。警方隨後逮捕這兩名國中生,依妨害性自主罪嫌,函送少年法庭審理。

為什麼國小六年級男孩子獲救,而國二女生受害?可能國小六年級的男孩子確定不認識該陌生婦人,國二女生因為誤認同校男生不會對她怎樣而掉以輕心。

<Lesson 1>當別人靠近 直覺保平安

在不同的空間,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距離,是由「社會潛規則」所決定的。基本上的規矩就是:「有禮貌地與他人共存」,大家都要覺得有自己的安全範圍,不要侵犯到別人的領域,也不喜歡被冒失鬼過度靠近,而影響心情。

簡單一點說,在不合乎這個社會邏輯的情況下,其他人嘗試靠近你,超過「合理範圍」,讓你有警覺到微微的恐慌,那就是不對勁,是的,請完全相信你自己的「直覺」,「直覺」可以幫助你保平安。

最常見的超過合理範圍的行為是「問路」,想問路的人,往往先降低你對他的戒心,然後舉起地圖,在你面前做出對行進目標疑惑的表情,讓你接受到他想問路的訊息,然後慢慢靠過來。

說真的,那種很莽撞地就衝過來問路的人,真的會嚇死人。

所以,問路,是一般壞人合乎邏輯靠近你的好辦法,也是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風險之一,面對別人來問路的這個問題,孩子需要有「風險控管」的事先訓練。

<Lesson 2>教孩子臨機應變 救自己

在路上遇到危險時,可以運用一種稱為「破壞壞人的環境優勢」的技巧,讓自己有機會全身而退。

首先要做到的是,製造出一種有效的干擾方式,讓壞人措手不及,失去掌握你的能力,最簡單的方法是瘋狂地尖叫鬧場,讓對方知難而退;或故意在公開場合哀號倒地或翻白眼假裝抽搐,讓附近的其他人感受到這裡的異狀,然後抓緊機會,轉身就跑向最有利的處所,如便利商店與一般的一樓店面、門市。

有一點要特別提醒的是,有很多孩子在緊急的時候,壓力會大到讓他叫不出來,這時,假裝示好,「叔叔」、「阿姨」地稱呼,乖巧配合,裝傻地記住歹徒特徵、地點特徵,可以有助於未來的破案。

畢竟,臨危不亂、臨機應變,是我們做父母的,最希望教會孩子的自我風險控管。

<作者小檔案>第五德嘉

風險控制師,中正大學中文所畢業,專研「韓非子」、「孫子兵法」、「史記」、「犯罪學」、「心靈控制學」、「變態心理學」、「未來學」……專長「人身風險控管」與「讀人術」,在各地教授相關課程與演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