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紙頁上的尖玻璃 - 艾特伍的移民史詩與無情詩

2015/05/27 06:00

圖◎michun

◎陳育虹 圖◎michun

以小說《盲眼刺客》、《使女的故事》及近期《敵托邦三部曲》聞名國際的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艾特伍(Margaret Atwood,1939-),其實最初是以詩創作立足文壇的。1966年,二十五歲的她憑著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詩集《轉圈遊戲》贏得加拿大文壇最重要的「總督文學獎」,其後又陸續出版十一本質量並重的詩集,是文壇與學界公認當代加拿大最重要的詩人。

1998年倫敦Virago出版社精選艾特伍1965-1995年間十本詩集作品,編成《吞火》詩選,以二百一十首詩多面呈現艾特伍彷彿女神(或女巫)預言式的,細膩犀利的文字風格,以及她寬闊繽紛的書寫主題,包括:兩性關係、求生意識、族群衝突、反戰、環保、親情愛情、幽暗心靈的獨白,以及死亡。

詩選中有完整保留的艾特伍1970年巨作《蘇珊娜慕迪手札》三卷二十七篇詩。這長達千行的敘事詩,是詩人依據1932年英國移民加拿大的作家蘇珊娜.慕迪兩本回憶紀實發想寫就的移民史詩。艾特伍從慕迪(一位女性/移民、弱勢中的弱勢者)的眼光,透視、呈顯一個新移民內心的孤獨、恐懼,種種轉折。她寫移民的窘狀:「他們提著皮箱和氈毛背包/塞滿衣服碗盤照片/以為自己能重建舊秩序/耕耘出一小片果園/用木頭雕出孩子和牲口……」寫他們與新環境的磨合:「周圍那些比我早到很久/很久的人嫌我/吸取他們的空氣/和資產……」也寫思鄉的徬徨:「樹林間沒有/小路――/樹,就是小路/那群人有些夢到/眾鳥飛成家書/的形狀……」

藉著描述樹林、沼澤、火、烈陽與暗夜等情景在慕迪眼中的變化,這部編年敘事詩觸及了戰爭、種族歧視、孩子的死亡、老年等議題,但談論的也是人的「求生」本能。艾特伍說,「求生」是加拿大人的共同意識。19世紀初從歐洲渡海前往美洲的移民,到了彷彿洪荒的北國,胼手胝足一切從零開始,「求生」成了新移民的人生最大目標;而建國之後,加拿大在政治、經濟上對強勢鄰邦的倚賴與遷就,日積月累就激起了國民的集體不安與求生意志。艾特伍很早就思考到這問題,1972年的論著《求生:加拿大文學的主題》到目前仍是研究加拿大文學的重要參考書。

除了這部思慮深遠的長詩,一如歷來所有秀異詩人,艾特伍也寫了數不清的,讓人心動或心傷的情詩,或無情詩。詩選中占極大篇幅的《強權政治》二十八首,就幾乎是一整輯的無情詩,寫一個屋頂下的兩性戰爭。

從「你牽起我的手/我就突然跌進一齣爛電影……」〈你牽起我的手〉開始,艾特伍一層層脫下愛情自欺欺人的護衣:「我對你的愛是木偶/對木偶的愛……」〈我帥氣的木偶領導〉;一張床上的兩人身心距離愈來愈遠,「你的身體不是一個字/它不撒謊/也不說實話//它只是/在或不在這兒」〈為難〉。雖然同處困境,也有意相互取暖:「我們需要對方的/氣息,溫度,求生存/是我們唯一/負擔得起的戰爭……」〈敵對國〉,但電影終究是散場了。

加拿大前輩文學雜誌編輯暨文評家Robert Weaver曾說艾特伍的詩像「隱藏在紙頁上的尖玻璃」。《強權政治》裡鋒銳的文字,寫於艾特伍第一次婚姻破裂前,是她個人當時對情愛幻滅的剖白;情愛已逝而詩留存下來,且歷經四十年猶然動人。艾特伍非常反對把作者和作品畫上等號的文學解讀方式,她寫的小說的確也可能「純屬虛構」,但我相信她的詩與個人無法這樣切割。詩,永遠更靠近內心。這也是我喜愛,並翻譯了一百四十首囊括她十本詩集精選的《吞火》的原因吧。●

為難

◎瑪格麗特.艾特伍 譯◎陳育虹

i

我們相互為難

說那是坦誠

小心選擇錯綜的

事實,隔著中立的桌子

瞄準出擊

我們說的都是

實話;是我們扭曲了的

目的,我們的選擇

讓實話成了罪惡

ii

當然你的謊話

更有趣——

每次你都換個花樣說

你的實話讓人難受又無聊

每次每次重複

也許是因為你的實話

實在太少了

iii

實話就是實話

不該這樣

被利用。如果我愛你

是事實或是武器?

iv

身體會撒謊嗎?

這樣動作著,這些

撫摸,頭髮,潮濕柔軟的

我的舌頭輾過的大理石

都是你對我的謊言嗎?

你的身體不是一個字

它不撒謊

也不說實話

它只是

在或不在這兒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