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國家如何介入藝術

2006/10/04 06:00

〈洛杉磯傳真〉◎王丹

在美國,國家大規模介入藝術發展是自羅斯福總統的「新政」時期開始的。那是一個美式「集體化」的時代,藝術自然不能例外。

1935年至1943年間設立的聯邦藝術計畫,專責雇用因生活潦倒而接受救濟的藝術家並資助他們的藝術創作。但這並不是免費的午餐,政府有明確的藝術政策,即鼓勵藝術的大眾化、民主化,使藝術成為凝聚民心、塑造美國精神的工具。

不難想像這會在藝術與政治之間造成什麼樣的衝突。行政人員、藝術家、觀眾,三者關於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值得資助的藝術,藝術與社會和政治之間的關係等等,都有不同的解釋。這使得聯邦政府的若干文藝資助專案都以流產告終。在這樣的背景下,1965年,在詹森總統任期內,成立了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簡稱NEA)。於是,以撥款的方式介入藝術的主角,由聯邦政府轉向了控制撥款權力的國會。但是,立法權也是某種形式的政治,它與藝術之間的張力依然存在。

詹森總統設立NEA,是把它當做他的「光榮社會」計畫的一部分,目的之一是在蘇聯壓制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同時,展現美國對藝術的支持。因此,NEA自建立伊始就有擺脫不掉的政治陰影──表現為冷戰的需要。

尼克森總統期間,NEA的預算大幅增長。1970年NEA只得到900萬美元的撥款,1971年提升到1600萬美元,1972年更上升到3100萬美元。但據尼克森身邊的親信回憶,尼克森大幅調高對藝術贊助的撥款額度,是為了平息當時自由派人士和反戰運動的抨擊。藝術此時成了政治家施展「拆東牆補西牆」一類政治謀略的工具。

既然是這樣,NEA就主動面臨命運的反覆。在老布希總統任期內的1989年,國會內的保守勢力對前衛藝術的不滿終於爆發,參議員Alfonse D'Amato在國會山公開撕毀一張攝有Anders Serrano那張著名的把十字架浸泡在尿液中的作品的照片。保守派大將、北卡參議員Jesse Helms也聲稱Serrano「完全算不上藝術家」。隨後,國會對NEA的撥款開始大幅縮減,而NEA為了自保,也加強了對補助物件的藝術作品的要求,尤其強調藝術的社會責任。1990年,藝術家試圖對申請資助專案的政治限制提出訴訟,但是被最高法院駁回。911以後,社會對嚴肅藝術的需求大增,這使得NEA更加不可能以純藝術的標準審查每一項資助申請了。

回顧NEA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到,即使是在被認為自由民主典範的美國,國家對藝術的介入也是難以避免的。在各種元素交叉影響的複雜的社會體系內,藝術要想完全獨立,除非不與社會互動,否則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