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哥哥「弟弟」變斜塔

2006/10/12 06:00

〈Fathe's Talk〉

文/呂政達

孩子察覺身體的變化,是從什麼時候正式揭幕的,除非孩子親口告訴你,不然父母只有靠細微的觀察。

王媽媽原本都和兒子一塊洗澡。直到小學四年級,有一天她自己覺得怪怪的,洗出來跟王爸爸說:「爸爸,以後換你跟兒子洗澡吧。」以後,王媽媽也自覺的不在兒子面前裸身。

林媽媽生有一男一女,男孩已上小五,早晨起床,男孩挺著雄壯威武的話兒跟媽媽說:「媽,妳看,巴黎鐵塔。」有時候,角度歪一點,「嘿,今天是比薩斜塔。」林媽媽大表緊張,趕緊跟兒子說:「妹妹在的時候,可不能把塔豎起來喔。」林媽媽心裡想,該是給兒子上堂性生理課的時候了,但她除了不要妹妹看見哥哥的「弟弟」外,也還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我也想不出好辦法,自己當小男孩時,父母的處理方式更加「隱蔽」,我也不記得從何時開始,把「升旗典禮」當做見不得人的事,好像那是某個會遭取締、嚴禁的秘密教派,壓抑、隱密和恥化於是成為男孩心裡的傷痕,這是不是即為某種「該隱的封印」呢?其實,據美國心理學的研究,父母對待兒女的生理性差異,確實會不一樣。對兒子的生理性反應,可能會施與懲罰和負面處分,這是對兒童性教育的大盲點,反映的卻可能是父母對生理反應後的「性意涵」的誤解和恐慌。我在二十年前的心理學書籍裡,就已讀過這類的恐慌:「孩子本來並不特別關心性,也沒有把性想得走火入魔,假如有這種情形,全要歸咎於我們成人的教導。」二十年後,父母對性的焦慮和罪惡感,仍然會經由曖昧、緊張、神經質的反應傳給孩子。

所以,如果要問我的意見,我也只能告訴父母要「實事求是」,先讓自己和孩子接受生理變化的事實,這代表「時間到了」,但不要立刻跳躍到性方面的聯想,父母放輕鬆,孩子才能放輕鬆。接納自己身體上的變化,不要在意識裡把屬於孩子的一部分「閹割」了。

當兒子要林媽媽看他的「比薩斜塔」時,林媽媽大可開玩笑說:「噢,你會變成金字塔嗎?」不過,他的兒子若真的有此本事,要看泌尿科了,我可不保證這是正常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