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上帝創造女人,女人創造藝術

2006/10/16 06:00

影像的人文

◎鴻鴻

今年女性影展祭出「女性與藝術」主題,鬆動了電影的門檻,也擴大了影展的視野。一般影展選片通常以影片藝術成就為考量,這次女性影展為力求突顯真實人物,因而出現大批幕後紀實、演出錄影等「不正規」的影展片,然而這些影像卻又何其虎虎生風,魅力十足,讓我們得以大幅拓展對不同文化的認知。

這些作家、藝術家、舞蹈家、導演、演員,有如同希臘海倫般引領風騷的世界級偶像如奧黛莉.赫本、瑪琳.黛德麗、卡拉絲、琵雅芙、莒哈絲、吳爾芙、碧娜.鮑許,也有從事民俗歌舞以及地下電影、攝影與繪畫等實驗創作的大師級藝術家,許多是本地觀眾並不熟悉或僅曾窺其皮毛的。一部部看下來,有如一趟由女性引領的重新發現世界之旅,時而像時尚潮流回顧、時而像人類學探勘、時而像電影史補遺,而更多時刻,則是強悍生命力與創作力的動人展現。在這裡我們看見的不是資本主義弱肉強食的全球化,而是一座豐饒文化風景的美麗地球村。

波浪般擺動的身體

當男人熱中追求意志的勝利,女性卻以身體與聲音表達對生活的熱情回應。

《水晶上的冰雹》中的佛朗明哥舞后卡門.艾瑪雅堪為表率。她生於1913年的巴塞隆納,在20世紀前半紅遍歐美。那豹般的臉孔和眼神、七吋高跟的舞鞋、波浪般擺動的身體,以及烈火和龍捲風般的動力與節奏,歌喉和舞姿都奪人耳目。到美國演出時,托斯卡尼尼還率樂團全團前去觀賞,並到後台致意──這位名指揮讚道:「我此生從未見過哪位藝術家有如此的熱力和節奏!」艾瑪雅的即興能力極強,一段先以指節在桌上激烈敲打節奏、最後全身起舞的表演,讓人歎為觀止,卻也難以複製。她在好萊塢的許多電影留下迷人風采,因此這部紀錄片得以呈現她從雙十年華到成熟的多段舞蹈,並以她的男裝演出作結。

艾瑪雅不負其「卡門」之名,成為西班牙的民間藝術代表。同樣的年代,葡萄牙的艾瑪麗亞.羅德麗格則成為民歌「法朵」Fado的代言人。現代法朵被《里斯本故事》的聖母合唱團炒熱,傳統法朵則被羅德麗格從小酒館發揚光大。

她一歲就被母親拋棄,在貧民窟長大,歌聲將傳統民間的哀歌吟唱、和學院講究的歌唱技巧完美融合,並將題材從傳統戀歌拓展到內心深處愁思焦慮的探索,引起無分雅俗的共鳴。她唱到七十多歲,錄製超過一百七十張唱片,韌度極強的歌喉令人淪肌浹髓。《Fado皇后艾瑪麗亞羅德麗格》這部片更將她隱藏在歌聲後的豔麗形貌放大到我們眼前。也可以理解,何以1999年她過世之時,葡萄牙會全國悼念三天,尊榮遠勝任何政治人物。

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我們已耳熟能詳,但她和比利時女導演香妲.艾克曼的相知相惜仍令人津津樂道。1983年,艾克曼應邀前往德國拍攝碧娜排練,成就的不只是一部紀錄片,也開啟了艾克曼接著幾部歌舞片及風格化作品(如去年金馬影展放映過的《美國故事》)的契機。碧娜悲欣交集的象徵手法,正符合對人際觀察日益成熟練達的艾克曼。

她從碧娜得到靈感,大膽讓舞者/演員正面發言自述,並刻意經營充滿荒誕趣味的遇合關係。這部關鍵紀錄片《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曾在公共電視播放,但未能引起注意,現在是亡羊補牢的好機會。

剛來過台灣演出《Rain》的比利時羅莎舞團,這次則端出成名作《羅莎舞羅莎》。四名女子俐落簡潔的舞蹈,展現鮮明的當代女性氣質,是更為標誌性的羅莎風格。影片由作曲家提耶利.德梅執導,精彩的分鏡剪輯與場面調度,已成為舞蹈影片的典範。

此外,走紅法國的美國編舞家卡洛琳.卡森和法國編舞家瑪蒂.莫妮葉也都有短片放映。其中《舞動中的瑪蒂莫妮葉》以快慢動作交錯呈現,將排練與演出重組成情感豐沛的影像詩篇,也是舞蹈影片的佳例。

美麗不可方物的臉孔

電影史有許多不同寫法,有從潮流著眼,有以作者立論,但無疑有一種是更具煽動性與親和力的,便是依循那些美麗臉孔的脈絡。舞者靠身體,影星靠神情。何止嘉寶的臉是神話,每張臉孔後都藏著一個令所有人(往往也包括她自己)迷惑的心靈。《關於瑪琳的二三事》以瑪琳.黛德麗的最後訪談錄音為本,我們聽著她不斷與導演委蛇推託要她上鏡頭的懇求,一面看著她一生千變萬化的各型表演,尤其她讓美國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傾倒不已的演唱姿勢,彷彿進行著演員與觀眾之間,揭露與掩蔽此一矛盾欲望的永恆角力。相反地,年邁的奧黛莉.赫本在《不朽的傳奇》中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她如何從倫敦的一個稚嫩舞者,未經任何表演訓練便三級跳到《羅馬假期》成為奧斯卡影后。所有受訪者都異口同聲聲稱奧黛莉「來到片場的第一天,每個人都愛上了她。」我不得不承認,那張純潔的臉孔至今仍然具有這種魅力。

美國演員珍西寶和英國演員珍寶金,則成就兩部不同典型的紀錄。雖然阿涅絲.華妲拍過形式繁複、趣味多重的《千面珍寶金》,但這次放映的中規中矩紀錄片《雙棲演員歌手珍寶金》仍具高度價值。這位一脫成名的女星在一位位才華洋溢的歌手與導演身邊被逐漸開發的過程,經由她的自敘坦蕩道來,無比真切。她與頹廢的天才作曲家甘斯堡由夫妻到摯友的關係變化,也不可思議地動人。另一位早夭女星珍西寶的紀錄片《愛戀珍西寶》就只能走訪她的生前足跡,重溫《聖女貞德》、《日安憂鬱》、《斷了氣》中她那令人迷惘的眼神,而對她離奇的死亡不勝欷噓。

今年卡地亞才推出一系列鱷魚腕錶與珠寶La Dona de Cartier,聲稱是向一位墨西哥女伶致敬──她是誰呀?透過《墨西哥電影皇后瑪莉亞菲利克斯》這部影片,我們會發現這位瑪莉亞當之無愧就是墨西哥電影史。她美麗不可方物的臉孔及強烈的性格,可以適應眾多不同類型影片,而讓所到之處都熠熠生輝。同時我們也可以溫習看來極精彩又陌生的墨西哥電影傳統。

從靜態到動感的彩筆

奧地利女導演瑪蒂娜.庫拉茄克以兩部片向兩位四○年代的實驗電影作者致敬──《美國前衛電影先驅瑪麗門肯》和《瑪雅黛倫之鏡》,兩人鏡頭的夢般情境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瑪雅.黛倫以其精緻的影像與優雅的剪輯,早成影史經典;瑪麗.門肯那種圖像式的拼貼趣味、舞蹈化的運鏡方式,卻被忽略多年,直到本片才曲盡其妙。附帶一提,兩部紀錄片均由紐約前衛音樂大師約翰.佐恩配樂,更添迷幻情調。

許多實驗電影作者都是從美術起家,瑪麗.門肯如此,當代動畫導演蘇珊.媲特亦然。她的三部作品《蘆吮》、《歡樂街》和《醫生》甫在今年台灣國際動畫影展的「十八禁」單元,以奇詭的想像與勇於犯禁而大放異彩,這兒便引進了《超現實動畫家蘇珊媲特》,讓她本人細說從靜態到動態的創作心路,並示範艱辛的製作過程。錯過三部「正片」的觀眾,也可以在此片一窺精彩片段。

被《揮灑烈愛》吸引的觀眾,一定很想看看真實版的《生命畫布──芙烈達.卡蘿》。加上歐姬芙自己現身說法的《美國女性主義畫家──喬治亞歐姬芙》,這兩位既熾烈又荒涼的女性圖像開拓者被放在同場放映,在許多方面都形成對照效果。另一位不可錯過的是荷蘭的《母親畫家朵拉朵姿》,她縱橫繪畫、玻璃、織毯、陶器等多種媒材的創作,旺盛的興致與精力可比畢卡索。

《另類.愛人.同志》和《克洛卡恩的故事》是英、美兩位女導演分別追溯二○年代一對女同志怪誕冷峻的攝影作品,她們的前衛影像風格完全可以放在今日的藝廊或雜誌裡,依然咄咄逼人。

為了更生動地描述她們的生活與工作型態,兩部紀錄片都用了演員重現的方式,增添了不少劇情片的趣味。

在文學方面,這個專題更幾乎是大師全員到齊。除了莒哈絲和蘇珊.桑塔格執導的電影精選,還有關於狄瑾蓀、吳爾芙、波娃、莒哈絲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影像紀錄,以及普拉絲作品衍伸的影像詩。而在本土藝術家方面,更有蔡瑞月、羅曼菲、廖瓊枝、王心心和張愛玲的珍貴紀錄。

從個人實驗影像到官方紀錄片的多元形式互補下,今年女性影展交集出的事實上是對挖掘真實的堅定信念,對藝術作品背後女性生命的殷殷探究。而做為觀眾的幸福,則是一舉兩得地,既有機會飽覽上帝創造的形形色色女性,又可以同時了解她們創造的無雙藝術。

(女性影展即日起至27日止,詳情可上網:www.wmw.com.tw)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