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土耳其的良心與榮光
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繼續捍衛自由

2006/10/19 06:00

世界諾獎後續 綜合編譯◎羅珊珊

有其事,不承認的人就得去坐牢」的海報張貼在法國領事館前,言下之意仍充斥著對帕慕克當初發言的不滿。 (路透)

連爆兩年冷門之後,上週四揭曉的諾貝爾文學獎終於不再跌破眾人眼鏡,由文學成就與道德勇氣兼具的土耳其小說家帕慕克榮獲桂冠。帕慕克從去年起就是得獎呼聲相當高的候選人,普遍來說,除了某些質疑瑞典皇家學院過於注重政治因素考量的聲浪之外,世界文壇對於他得獎大多認為實至名歸。

文壇讚譽 錦上添花

德高望重的加拿大小說家愛特伍原本也是得獎希望濃厚的候選人之一,不過她在獲知帕慕克得獎後特別為文致賀,盛讚其為最能「代表這個時代的諾貝爾得主」,她指出土耳其身處中東穆斯林文明以及由歐洲和北美所代表的西方世界的樞紐,帕慕克的作品正能成功呈現不斷變換的時代背景以及傾軋益劇的文化與宗教交界地帶,以及意識形態與個人心境在其中不可避免的碰撞與火花。愛特伍表示帕慕克帶來了一位小說家所能給讀者最好的——真相,並且引述帕慕克作品《雪》中的對話「無人能自至遙的彼方如此地理解我們」來提點讀者:閱讀帕慕克的作品同時也是對自我最真實的檢視。就連去年的諾獎得主哈洛.品特也說:「帕慕克是位了不起的作家,這座諾貝爾獎頒得再恰當也不過了。」《紐約時報》書評的專欄作者則提醒大家,除了如頌詞中指出他成功描寫「不同文化間的撞擊與交融」,帕慕克小說中處裡的題材其實相當多樣化,不應只因他的母國土耳其的處境或其自身曾做過的政治發言來定義並窄化這位作者。在該篇名為〈愛、死亡以及鬥雞〉的文章中,還就婚姻、愛情、死亡、動物四大題材,例舉摘錄了這位桂冠得主歷年佳作中的精采段落以饗讀者。

自由精神 始終如一

不過身為一位不論在作品中或作品外,總是義不容辭要捍衛真相與自由的作者,就在得獎消息公布的前一日,帕慕克公開譴責了法國下議院通過的反制掩蓋亞美尼亞屠殺的法案。原因在於該法案的立意或許與帕慕克當初惹上國家官司的初衷相近,都是將亞美尼亞屠殺視為不容抹滅的事實,只是該法條若最終也獲上議院通過,將造成法國政府可對任何否認亞美尼亞屠殺人士求處一年刑期以及高額罰鍰的結果;而帕慕克認為此舉不異因噎廢食,而且與法國歷來重視思想及言論自由的精神嚴重牴觸。當然帕慕克的祖國土耳其一邊為本國作家得獎歡聲雷動,一邊也對這位差點被他們打入大牢的小說家有了不同的要求,國會發言人和一些當地媒體的專欄作家紛紛呼籲他站出來抨擊法國此舉,一直希望土耳其能加入歐盟的帕慕克儘管本著良心發言了,卻也以土耳其諺語「別為了一隻虱子燒掉整床羽絨被」來懇勸同胞們保持冷靜。

而對於得獎後外界仍有褒貶不一的反應,帕慕克本人表示:人們有表達自己想法的自由,從來沒有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能夠令所有人滿意,也因此他不可能對任何人不悅,「爭論總有平息的一日,而事實是不變的,那就是土耳其贏得了諾貝爾獎,我很驕傲能帶給祖國這樣的光榮。」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