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真實與虛構的道德界線
小說家歐慈新作引風波

2006/10/19 06:00

美大師近況 綜合編譯◎黃麗群

曾獲美國國家書卷獎、近年諾貝爾文學獎呼聲甚高的美國著名小說家歐慈(Joyce Carol Oates),日前於美國10月9日一期的《紐約客》雜誌發表短篇小說〈掩埋場〉(Landfill),引發了一場關於真實與虛構的風波。

〈掩埋場〉敘述一名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大一男學生海克特.坎波斯二世(Hector Campos, Jr.),在失蹤數週後,屍體被人在垃圾掩埋場尋獲,歐慈描寫他酒醉落入垃圾箱而死,不僅精確鋪陳事件細節,並赤裸描繪海克特身邊各種關係的真相。這篇小說一經刊載,便受到紐澤西學院(College of New Jersey)一些師生的注意,因為其梗概與紐澤西學院曾發生的真實事件非常相像:去年春天,紐澤西學院的大一新生約翰.費歐可二世(John Fiocco, Jr.)就是酒後失蹤,警方透過校內垃圾箱周圍的血跡追查,一個月後在垃圾掩埋場挖出他的屍體,解剖後法醫表示無他殺跡象,至今仍不能確定他是一時失足還是遭人推入。小說設定的時間同樣是案發時的三月。

此文甫出,紐澤西學院的一名教授便首先發難,她發了一封措辭強烈的電子信件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的歐慈,表示歐慈「如此殘酷地運用想像力,對承受巨大痛苦的費歐可一家而言,這只是雪上加霜」。紐澤西學院發言人則稱:「我們理解歐慈有權寫任何她選擇的主題,但我們也認為這故事無疑將擴大本地社區成員以及費歐可一家人所受到的傷害。」該校校內刊物《訊號》(Signal)的編輯台發出異曲同工的聲明,表示歐慈的言論自由應當獲得捍衛,然而他們認為她逾越了一條倫理與道德的界線。

對於這些抨擊與爭議,年近70的歐慈沒有做出一對一的回應,但她在風波驟起的幾日後,接受紐澤西州平面媒體《特稜頓時報》(The Times of Trenton)訪問時表示,她曾經聽過費歐可的案子,但這篇小說卻並非以他為藍本;而如果她當時意識到兩者之間有這麼多相近處, 她便會避開這些雷同。

歐慈也認為, 爭議的關鍵並非故事本身, 而是因為它刊載在一本廣為閱讀的雜誌上,「先前我的短篇小說大部多發表在《維吉尼亞評論季刊》、《耶魯評論》等文學刊物裡,多是特定的小眾讀者,如果這個故事也發表在上述刊物的話,恐怕就默默地被略過了。」然而對於〈掩埋場〉在當地引起的負面反應,歐慈仍正式對該報表示:「我非常抱歉,並深深為自己不慎造成的傷害,感到抱歉與遺憾。」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